3月1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为责任病区内最后一名治愈患者送行。重报集团武汉报道组 谢智强 摄
重庆日报消息,温暖,这是王斌(化名)当下的心情。3月21日,阳光斜斜地洒在脸上,王斌穿着宽大的病号服,对未来怀着最美的期待。
可就在10天前,他的生命还处于倒计时阶段。
3月12日,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重医附一院拉开序幕,包括王斌在内的5条生命重获新生,6名患者重见光明。在这背后,除了3名伟大的器官捐献者,还有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的坚守和逆行。
首次完成多个大器官捐献
30岁的王斌很瘦,宽大的病号服套在身上显得有些空。因患上罕见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导致他肝功能严重衰竭。除了肝移植,别无他法。
62岁的吴勤(化名)则患有尿毒症,7年里一直与血液透析相伴,去年底病情突然恶化,她在重医附一院登记申请肾移植手术。
他们都在期待奇迹,期待新生。
3月10日、11日,3条年轻的生命因抢救无效去世,家属决定捐献其器官。
但这一决定却让医院很为难,面对凶猛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器官捐赠和移植手术都存在巨大的院感风险,一旦哪个环节的防控没有到位,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救治!”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许平果断拍板这几例器官捐献和移植手术。
接下来,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完成了3名捐献者的法定文书签字,并连夜将器官信息录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系统分配程序启动,与捐赠器官配型成功的生命将获得新生。
3月12日早上7点,手术开始。在向器官捐献者的遗体鞠躬后,重医附一院肝胆外科肝移植团队和泌尿外科肾移植团队的5名医生站上了手术台。两小时后,他们完成了3名捐献者12枚器官和6片眼角膜的获取。这也是重医附一院首次完成心脏、肺、肝脏、肾脏多个大器官的捐献。
医护合力完成生命的延续
这场特殊时期的多器官捐献和后续的多台器官移植手术,牵动着许多人紧绷的神经。供体的获取和移植,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就可能错过安全时限。
从3月12日早上7点进入手术室,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整整19个小时,在重医附一院肝移植团队、肾移植团队,以及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几十位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为1名患者成功实施了肝移植手术,4名患者成功实施了肾移植手术。
与此同时,成功配型分配到全国多家医院的捐献器官,也与时间赛跑,接力展开了心脏移植和肺移植手术。
“12日晚上10点10分,捐献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胸腔里开始重新跳动起来!差一点点就过了安全时限,时间刚刚好。”一家外地医院的负责人感叹。
3月14日,随着6片眼角膜被植入患者眼底,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漂亮地打赢了这场硬仗,生命由此延续。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完成多器官的捐献和移植手术,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重医附一院医务处处长徐玲说,为了确保移植手术的安全,医院对捐献供体和受体都作了严格的筛查,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检查临床症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
重医附一院的手术室还开通了接送病人的专用通道,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情况,严格执行防控标准,对进入手术室的全部人员进行管控,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选派5批医疗队共209人支援湖北
其实,对医院来说,另一大挑战即是对湖北的增援。“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以战时速度迅速集结5批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早在1月25日就集结完毕。”许平说,该院已选派5批医疗队共209人奔赴湖北。
“这里的战斗,外界可能无法想象。尤其是面对危重患者,很多时候都是始料未及的遭遇战。”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之一,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医生王小文说。
2月26日中午,71岁的女性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呼吸衰竭,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都不管用,专家评估后决定为她实施体外膜肺(ECMO,即人工肺)挽救性治疗。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也是重庆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实施的第一例。
ECMO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大,操作复杂,安装ECMO过程需要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几十种器材。王小文临危受命,可第一步的穿刺置入ECMO导管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患者血管特殊,两根血管完全重叠在一起,位置不佳,穿刺难度极大。
操作的器械都是临时组合,隔离病房里没有专用穿刺器,也没有手术灯,王小文的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和汗水,能见度极低,他只能靠着感觉和经验操作。在搭档医生吴彬定好位置后,他们一起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血管,一针见血,暗红色的血溢了出来,王小文赶紧置入导丝,固定位置,依次置入扩张器,但最后一步置入导管后,却发现没有血涌进导管。
“不对,一点血没有肯定不对,肯定不在血管里面。”王小文只能重新来,可还是没有血涌出来。情急之下,他们决定改变策略,换一种方式置入ECMO导管。王小文一边推送导丝,一边手上体会着导丝在血管里穿过的感觉,最终,当一股暗红色热流涌进管道时,身后的助手喊了一声“漂亮”,房间里响起一阵掌声。
等ECMO正常运转时,王小文等人穿着隔离服已近7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时,他们全身都湿透了,口罩里也全是汗水和鼻涕。
“我们是拿生命风险与死神比速度、抢生命。”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重医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说。
据统计,截至3月19日,重医附一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累计管理病例1141人,其中重症病例186人,危重症病例48人;出院及转出患者864人;参与护理患者851人。心理评估2205人次,心理干预749人次;中医治疗394人。开展专家巡诊指导96次,遍及11个区县18家医院。在孝感中心医院实施了第一例ECMO危重患者救治,填补了当地技术空白。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通讯员 尹蕾
原标题: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重医附一院在疫情期间的坚守和逆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