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石柱宣抚司门前唢呐齐鸣、锣鼓震天。宣抚使马斗斛的长子马千乘,从百里之外的忠州府迎回一顶大红花轿。坐在花轿里的是忠州贡生秦葵之女,名良玉,字贞素。没有人知道这位仪度娴雅的新娘,能在明末乱世成就一个“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家族传奇。
秦良玉雕像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著名女将,也是中国古代唯一正史立传的女将。她以定边平叛的武功搏得太子太保、忠贞侯的勋位。她凭借一族之兵在狼烟四起的乱世,独力支撑起石柱宣抚司辖地一方太平,让老百姓免遭兵燹之祸。
秦良玉的祖上秦安司曾是元朝三品武将,她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从其父秦葵操练武艺,演绎阵法,很小就显露出较高的军事才能。
万寿山——秦良玉曾经练兵的地方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秦良玉嫁给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她激励其夫要报国图志,并亲自在石柱创建了一支“戎武肃然”、军纪严明的“白杆兵”。据《南明史》记载,秦良玉所统帅的白杆兵“戎伍肃然,所过秋毫无犯”。在许多战役中,白杆兵都因为纪律严明而建立功勋。
1613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为得罪宦官邱乘云,被害死狱中。朝廷以“子幼妻袭”的惯例,授秦良玉为石柱宣抚使。由此而后,这位身怀奇志的女子手握兵符,担起了保境安邦的重任。数十年间,秦良玉带领族人南征北战,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等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平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
1620年,敌兵南下,国家危急。秦良玉带领子弟兵,一路跋涉几千里赶到辽东。此时,敌军兵锋正盛,到达的十几支援军都避战不前,只有秦良玉的白杆兵不畏强敌,奋勇当先。
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两位兄长秦邦屏、秦邦翰战死。
1642年,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镇守襄阳。因敌军势大,马祥麟知道城池早晚会被攻破,就给母亲秦良玉写了一封绝笔信。他在信中向已经69岁高龄的母亲写道: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见信后,并没有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从前线调回,而是含着眼泪提笔在信纸上写下了:“好!好!真吾儿也!”
秦良玉练兵遗址万寿寨
秦良玉的祖辈历任朝廷武官,“保家卫国”和“遵纪守法”经过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一种家族信念。对于秦良玉的赫赫战功,明熹宗授予她四川都督检事,并充总兵官,诏加二品,予以封诰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明崇祯皇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四诗旌其功;南明隆武政权赐封她“太子太保忠贞候”封号。
秦氏家规家训
秦氏家规家训来源于秦良玉父亲秦葵“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庭训,成型于秦葵堂弟、秦良玉堂叔秦弁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所编修的《秦氏家乘》。
秦氏家乘(族谱)
《秦氏家乘》共有家规十条,家训八条。秦氏家规的核心理念是“遵纪守法”“寓兵于农”“忠贞爱国”“勿越规矩”。秦氏家训则进一步要求秦氏族人在遵循家规的基础上,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
《秦氏家乘》中的家规页面
秦氏家规家训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强调和体现了国和家的关系,即“国大于家”“先国后家”,家规第一条就要求子孙“遵国家法制,正赋当及期而供”,并且对“家”“国”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秦氏家训提到“端一族之风俗,而一家因之”,认为社会风气的形成受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影响。此外,秦氏家规家训要求子孙除了重视耕读、崇文重教外,还要强身练武“今族中子弟强有力者,宜于农闲时练武艺。”
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的秦良玉一家——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包括自己的独生子)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而秦良玉本人则多次为国建“首功”、“功第一”。
重庆秦氏家族传到秦良玉已是第九代。秦良玉兄妹五人自幼习文练武无一日懈怠。
秦家上祠堂
重庆秦良玉:执干戈以卫社稷
1930年,京剧大师尚小云录制了一张唱片。唱片中收录了由他亲自编演的新历史剧《秦良玉》。尚小云高阔苍凉的声音穿越时空,演绎出秦氏家族精忠报国的铁血传奇。
秦良玉逝世百年之后,在她的故里忠州乐居村建起了一座秦氏宗祠。族人以秦良玉一门忠烈为百世楷模,将他们遵循国法、大爱无私的精神写入了秦氏家规。
秦氏家规第一条:子孙务遵循国法,正赋当及期而供,勿听浮薄子言,不知忠爱,以惜财误公,自干罪戾。
从秦安司入川迄今,漫漫六百度春秋。重庆秦氏家族在忠县、石柱、丰都三县交界的大山大水之间生息繁衍,逐渐壮大为拥有十几万人的大家族。
秦氏族人没有忘记先辈的荣耀,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人们都要到秦良玉墓祭扫,由族中老人向后辈子孙宣讲族训家规。百姓也没有忘记秦良玉,他们认为这位女中豪杰没有离去,只是化成了万寿山上那座巍峨的石峰,守护着一方黎民。
秦良玉画像
重庆秦氏家规家训摘编
急国赋
子孙遵国家法制,正赋当及期而供。即①正赋外随时所议征输,亦上供须早,勿听浮薄子②言,不知忠爱,以惜财误公,自干罪戾。
——摘自《秦氏家规》
【注释】
①即:即使。
②浮薄子:浅薄轻浮的人。
【译文】
子孙必须遵循国家法制,各项赋税必须按时缴纳。即使已经缴清了国家规定常年征收的各项赋税外,因为种种原因国家临时决定征收的税赋,也必须及早供奉,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浅薄轻浮的人教唆,不知道忠君爱国,进而因为吝惜财物贻误了国家大事,自身触犯法律。
睦宗族
和睦宗族,言理兼立情。勿持富欺贫,勿挟贵凌贱①,又勿贫不自守,听珥笔②民无端起诉,有事则质明③智者排解之,以息诉端而保田业,违者凭公议罚。
——摘自《秦氏家规》
【注释】
①挟贵凌贱:倚仗富贵欺侮贫贱的人。
②珥笔: 诉讼,这里是指旧时候的“讼棍”。黄庭坚《江西道院赋》:“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③质明:质,实质,本质;明,明白。实事求是地讲明白。
【译文】
族人彼此间应该和好地相处,说话做事既要入情又要合理。切记不要倚仗富贵而欺侮平民百姓或贫穷之人,不要因为贫穷而自暴自弃、不遵守做人的起码道德规范,误听那些讼棍的教唆,无理挑起事端诉讼。有什么大小事情,当面实事求是地讲明白,或者请德高望重、处事公平、有学问的人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平息争论,保住自己的田产家业。族中人若违反这些要求,就根据家规家训条款,大家公平合理地做出决定,给予处罚。
奉规矩
子孙不得有辱门楣①,言行出处勿越规矩。子孙切忌奸、娼、盗、淫、赌、毒等败坏家风、家门及社会风气行为。违者依家法、律例严惩。
——摘自《秦氏家规》
【注释】
①门楣:指家族、家庭。
【译文】
族中子孙不能做任何给自己的家族、家庭丢脸的事情,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做人和做事都要遵规循矩。切忌偷盗、淫乱、赌博等败坏家风和社会风气的行为,违反者要跟据家法、国家法律严厉惩处。
重家塾
于族中子弟择师善教,再置义田,以助膏火①所不及,其后成就虽殊,而读书首敦。士行居乡则节自励,化俗型,方立朝,则六计②本廉。由忠爱所发抒,见诸政事。学范文正公一流人,斯文教启后之德崇③也。
——摘自《秦氏家训》
【注释】
①膏火:这里主要是指供学习用的所有物资和津贴。《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梁启超《辛亥革命的意义》:“前清末年办学堂,学费膳费书籍费,学堂一揽干包,还倒贴学生膏火。”
②六计:多方面的才能、智谋。
③德崇:厚德崇学。
【译文】
要在秦氏家族子弟中选择学问、道德、修为堪为人师者,循循善诱地教育好秦氏族人的孩子们。还要设置义田,将所有收入,作为私塾的津贴,用来帮助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完成学业。这些孩子后来的成就可能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读书起码对他们都同样起到了启蒙、教化和勉励的效果。他们以后不管是做官还是在家乡安居乐业,相信都能够遵循规矩、守住气节、互勉自励,成为有德行、有修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如果能够入朝为官,就能够做到用多方面的聪明才智辅助朝政,同时做到廉洁自律。由此,忠国爱民的本分才能够发自内心,落实到尽心尽力处理好各项政务中。如果族中子弟都能够效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境界,这就证明我们兴文教、办私塾、厚德崇学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端风俗
风正则世由此盛,风变则世由此衰。端一族之风俗,而一家因之。治家在勤、在俭,游惰戒之,郑术之风①斯熄矣。此由古迄今,天下国家之风俗,皆自一乡始,其言坊行表,尤在仁人君子克倡诸先也。
——摘自《秦氏家训》
【注释】
①郑术之风:“郑术”出自仲长统《昌言·理乱篇》“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聘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目极角之观,耳穷郑术之声。” 郑术之风指骄奢淫逸的风气。
【译文】
无论国和家,风气正,那么就能繁荣昌盛;歪风邪气盛行,就会国家衰败,家道中落。而端正一国一族的风气,都要从每个家庭做起。所以,治国治家关键在于勤勉、节俭、切忌贪玩和懒惰,只有这样才能革除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的不正之风。这些道理都是从古到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国家和社会的风气,都是从一乡一族一家积累起来的。每个人的言行要能作为别人的表率,要特别倡导学习仁人君子和先贤们的优良传统。
示激劝
《春秋》一书,劝善之书也。即惩恶亦归于劝善,而心术正之,风俗端之;即守恒业,敦人伦,崇祖德,亦由有所激发,以底于成。士君子生当今日,为一族树仪型,如崇祖德诸遗训,常从弱冠激劝之,其成人美,不成人恶,为得《春秋》立言之大旨也哉。
——摘自《秦氏家训》
【译文】
《春秋》这部书,是一部劝人积善行德的书。即便是书中讲述的惩恶,其目的也是归结于劝人行善。惩恶扬善,才能树立正气,才能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书中强调每个人都要要守住安家立命的职业、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继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这些内容也能够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只要我们都从头做起,一定会取得相当的成就。不论是做官还是做有德行的正人君子,生在今日、活在当下,都要把握住时机,或建功立业、或为人师表、或安守本分,都要为秦氏一族的后世子孙做出表率。又如该书中讲述的继承祖先优良传统和所有遗规遗训的道理,通常要在成年之前开始勉励他们,教育年轻人要做成人之美的好事,不做成人之恶的坏事。做好了这些,那么我们也就领会了《春秋》这部书的宏观大义了。
原标题:重庆秦良玉:庭训家规成就唯一正史立传的传奇女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