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在夏日中,人们往往追求消解暑乏,有一座城市却以独特的热烈,在夏日留下一抹独特的味道。热情、火辣、人间烟火、市井喧嚣,是埋藏于这座城市根部的精神内核,这座城市便是重庆。
由新华网制作、无限极独家总冠名的《知食中国》系列节目第三站走进重庆,在这座将隐秘的江湖气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完美融合的城市里,用镜头记录远方的重庆人阿伦的脚步,享受一场时光之旅,品味地道的重庆味道。
重庆小面:是城市名片,也是美食态度
有一种早,叫重庆小面,这里的一天从一碗小面开始。小面算得上是这座城市的早餐名片,是山城人对美食的态度,也是山城人对人生的态度。
其实单就面条本身而言,重庆小面只能算作普通,之所以能够在面界占据一席之地,靠的是一独门绝技——调料。盐、味精、酱油、葱、姜、花生、芝麻、豆瓣酱、菜籽油、黄豆……据说重庆面馆里调料的标配的是16种,再讲究点的能有几十种调料。这些调料在面馆老师傅熟悉的动作之下,一一洒落碗中,成为一碗小面的基础和精髓。
干馏、提黄、加青、重辣,山城人民即使是吃一碗几块钱的小面,也能有量身定做的待遇。小面,对于山城人来说,稀疏平常,却又密不可分,它就像山城人民味蕾上的“胎记”,不起眼,但也绝对分不开。
这种习惯到骨子里的味道,对于每一个重庆人而言,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意义。一个是离开重庆十多年的阿伦,一个是一直生活在重庆的大川。两个年纪相仿,并且同样从事影像创作的重庆人,拥有对小面的不同记忆。同时,阿伦和大川也分别用自己的影像风格,表达着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
山城家常味:老城记忆的特殊留存
回锅肉、麻辣鱼,这是重庆人家最寻常的家常菜,配上独创的素菜丸子,组成烙画创作者任长松记忆中最珍贵的味道。虽然渗透在琐碎中成为平凡的小部分,但也充斥着重庆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2007年,黄桷坪涂鸦街刚刚落成的时候,无数文艺青年背着相机蜂拥而至。如今,川美搬迁,年轻人的影子少了,属于当地人的夹杂着艺术气味的生活味却浓了不少。阿伦从川美毕业之后就离开了重庆,离开了这个涂鸦街,每次回来,总有些熟悉里带点陌生的感觉。
从川美毕业的阿伦,因为和老任相约的这顿饭,有了再次回到黄桷坪的机会。川美校区的搬迁,使得这个原本热闹喧嚣的涂鸦街老街,变得安静落寞。一个是因为学业来到了黄桷坪,一个是因为城市改造搬到了黄桷坪,阿伦看到的是涂鸦街的落寞与变迁,任长松体会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与变迁。
关于这个城市的味道,老任总觉得家常的味道才是老重庆人吃了几辈子的味道。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他用手中烙铁的温度代替了相机的快门,用一种自带温度的艺术,将自己对于旧城的那份情感印刻出来,留存着他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余温。
重庆火锅:沸腾中品味百味人生
在重庆这座城市,火锅是一种你没法逃离的生活选择。阴沉的天空下,当潮湿的空气令你浑身疲软无力,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便足够让汗水带走你的疲惫。
重庆的火锅店散落在城市里各个充满湿气的角落,马路边、梯坎上、天桥下,居民楼里、菜市场门口、浑浊的江水边,甚至有可能在江上、山上。无论雨后、夏夜,或者烈日炎炎的正午,无论店面有多么偏僻破落,总会有那么一群人无怨无悔地坐在火锅边挥汗如雨、高声谈笑。
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坝、大剧院、枇杷园……当城市被贴上网红的标签,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被推上网络热门的美食、美景。一个普通的山头,加上在重庆再普通不过的火锅,摇身一变,成为了外地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在网红的火锅山上,阿伦与不齐舞团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跟阿伦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抖音里拥有上千万粉丝的5个少年,生活中其实满是山城人的率真与爽朗。在他们看来,当这自己坚持爱好与梦想这件事被贴上“网红”的标签时,他们有了更多的束缚与责任。束缚是工作量的增加,自由时间的减少;责任是为每一个热爱自己的年轻粉丝,树立一个阳光积极的形象。
正如重庆的火锅,沸腾中,满是这座城市温暖的模样。
王忻 阿伦指导拍摄视频
原标题:《知食中国》寻味重庆:随处烟火气,百味俘人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