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老干部陷入昏迷前,叮嘱儿子一定要把信交给她
10-25 09:25:3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3日清晨,40岁的万芝利来到办公室后,和往常一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本,查看一下记录。接着,她挨个打电话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

她说,每当她听到老人们在电话那一头,缓缓叫出“小万”时,她总会感到很欣慰。在干休所工作的13年,她记得每一位离去老人的名字,就像万芝利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那样“你们为革命奋斗一生,我要为你们守护终生。”

获评“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GetAttachment (2).jpg

去年,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护师万芝利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万芝利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

在万芝利办公室摆放的获奖证书旁边一个蓝色纸盒里,整齐垒放着一摞厚厚的感谢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尽职尽责”……字字滚烫、满纸深情的赞美之辞,除了表达了一份份由衷而深切的感谢,也传递着另一种信息——信任。

2007年,27岁的万芝利放弃了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岗位,毅然来到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担任卫生所护士。干休所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设施陈旧、资源不足,万芝利感觉很不适应。

干休所里有上百位老人,万芝利作为一名护士,需要全方位、细心地照顾他们,有时会无端遭遇误解、挑剔或闲话、白眼,万芝利心里感到委屈,迷茫,甚至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

在荣誉室里,万芝利了解到这些老干部90%参过战,80%负过伤,20%致过残。老干部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她,万芝利为自己当初的动摇、犹豫感到羞愧。当时,她就下定了决定,“你们为革命奋斗一生,我要为你们守护终生。”后来,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上,万芝利就是这么写的。

记得每一位“离去”老人的名字

GetAttachment (3).jpg

万芝利每天的工作,就是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巡诊巡访,需要就医的,她就会陪着老人们去医院看病。

“白+黑”,“5+2”是万芝利的工作常态,可她却没有任何怨言。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干部的身体健康,还抽时间到大坪医院、西南医院江北分院等单位的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等10余个科室位开展跟班学习,共参加各类研讨会40余次,考取了主治医师资格证,通过主管护师考试。每天工作学习12小时以上,巡诊巡访老干部10余户,单位和医院来回7到8次,步行10公里……

“这是父亲还清醒时口述,由我代写的感谢信,他一直想亲手交给你,可惜没有机会了。”今年7月,老干部马跃溪因皮肤鳞癌去世,他的儿子马勇为万芝利送来了一封感谢信。

在去年三月,马老被确诊为皮肤鳞癌,溃烂面已深入颅骨,军地的几所大医院的专家门诊看了个遍,得到的诊断结果几乎一致:马老年龄大、血压高,还有脑动脉瘤和心脏病,手术风险高,创面愈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人到暮年,往往思乡情切。已然90多岁高龄的马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回一次东北老家。然而,由于创面无法愈合,不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既定的归乡计划被不断推迟。

“老人的事无论大小,无论难易,都是我的职责使命。”万芝利仔细研究病历,在网上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国外有类似的案例。记不得跑了多少科室、找了多少医生,多次邀请到皮肤、肿瘤、脑外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定下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治疗方案。经过8周的连续治疗,马老的创面终于痊愈,出院时他握着万芝利的手不停道谢。今年,老人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前还叮嘱儿子,一定要把信交到万芝利手上。

万芝利说,她在2007年到干休所工作时,所里共有老干部86人,家属121人。为了尽快熟悉每个老干部和阿姨的基本情况,万芝利坚持每周上门巡诊、送药。短短一个月时间,她就对老干部和阿姨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等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每年都有不少老人去世,我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用亲情守护当老人的贴心人

GetAttachment (4).jpg

今年大年初一的大清早,万芝利就接到了李阿姨的电话,电话那一头,老人哭着向她求助:“小万呀,我的老伴想不开……我可怎么办呀?”

最开始,万芝利吓了一跳,以为李阿姨家真的出了什么事。但由于疫情期间隔离的原因,她无法到老人家去,于是只能在电话里慢慢的询问。原来,80多岁的李阿姨的老伴既没有发生意外,老两口也没有闹矛盾,而只是李阿姨有心理问题,需要排解。

“所里老干部和遗孀平均年龄超过88岁,大多患有5种以上基础疾病,参战负伤占比70%,丧偶或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也有近三分之一。不少老人都像李阿姨一样,有些心理问题,需要有人陪伴。”万芝利在电话里一边安慰李阿姨,一边找其他的话题,和老人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心情放松。不到10分钟,她就说服了李阿姨,老人答应万芝利,再也不“胡想”了。

但隔了不到半个小时,李阿姨又打电话来了。“老人还是有些担心,于是我又陪她聊一会儿。可过一会儿,她又打电话来了……”让万芝利没料到的是,李阿姨的电话总是不断的打进来,在那两三天里,李阿姨一共打了20多通电话。最晚的时候,深夜10点过,老人都在找万芝利聊天。

由于疫情原因,许多老人都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下楼一起聊天玩乐。为了避免老人们出现心理问题,万芝利还把老人们召集起来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不时就会有老人把自己在家的情况和活动录成视频,发到群里,供大家一起分享。

坚持不懈的倾心付出,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让许多老人更把她看做亲人:陈献章老干部写了一首500字的诗歌勉励万芝利坚定从军路,老阿姨王敏把万芝利当做了忘年交,把自己最得意的画作送给了她,邓慧君、杜月娥两位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到门诊部来看看万芝利,说上一句:“我来没事,就是看看你,看到你我就高兴,心里就踏实!”有的老人已年过九旬,只记得万芝利和自己儿子的电话,有的老人说,“小万”比自己的女儿还亲……

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平凡而单调,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光鲜亮丽的成绩,只有普普通通的忙碌和简简单单的付出。万芝利用亲情守护着每一位老人,真正的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通讯员 刘硕良 刘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