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队伍浩浩荡荡,高举“迎亲、开道、回避”的牌子,唢呐队、腰鼓队、大红花轿、挑子上的红铺盖……除了引头媒婆的粉红衣服和腰鼓队黄色衣服,自新郎新娘以下,一水的红色吉祥服。
10月27日,涪陵区蔺市镇的红酒小镇,这支特别的队伍引起不少市民、游客的围观。这不是艺术表演,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节目,而是真实的结婚迎亲现场。
资深婚仪人士指出,相比偶像剧般的西式婚礼,中式婚礼细节更考究更接地气,更能收获婚礼参加人的共鸣。对于新人而言,中式婚礼投入也更高。
小镇青年的中式婚礼
10月27日,是90后年轻人黄喜洋、罗韦娜结婚的日子。
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黄喜洋、罗韦娜都是“小镇青年”,蔺市镇土生土长的人,家就在红酒小镇旁边。他们在经历爱情奔跑后收获了美满婚姻,并决定:在老家举行婚礼,并选择中式婚礼,为爱情也为家乡献上自己的敬意。
大红牌子(迎亲、开道、回避)大红花轿、大红挑子(挑有被子、糖果等等)、大红铺盖,再配上唢呐、锣鼓,中式婚礼散发出了独特魅力。
媒婆带路,大红花轿摇啊摇……一行人来到国家级AAA级景区美心红酒小镇,收获了不少游客的祝福。
中式婚礼细节更讲究
以上这些,只是迎亲回来路上的一幕。
事实上,婚礼还包括迎亲(出发)、(迎亲)进门送礼、婚礼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细说起来都有讲究,资深婚仪人士表示,相比偶像剧般的西式婚礼,在中国,尤其是广大的中国农村,中式婚礼更考究更接地气。
出发(娶亲)、拜堂等等,每个环节都要讲究吉时,不可延误。大红花轿要在仪仗队的“C位”,上轿下轿都有讲究,该“闹”的时候要“闹一闹”。每一件礼品都有独特的寓意,而且都要成双,迎亲的人数也必须是双数。
拜堂礼前,新郎新娘要跨火盆、跨马鞍、射箭。跨火盆有祛除晦气的意思,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马鞍则象征“平平安安”;射箭要射三箭,每射一次后退一步。拜堂之后,还要“坐床”,撒上花生、枣子等,寓意早生贵子。
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讲究,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婚礼前,策划人也会跟家属、亲友邻里沟通,把本地风俗细节加进去,增强互动性、本地性、特色性。
本次婚礼的策划人、涪陵资深婚礼策划人石伟先生介绍,他与新婚夫妇商量后,决定采取中式婚礼的形式,体现祝福的同时,还能推广传统文化。
投入并不低
如此接地气的婚礼,看上去热闹、好玩,实际上的投入并不低。
以27日黄喜洋、罗韦娜的婚礼为例,花费在当地也属于中上水平。光仪仗队的人员就有五六十人,“仅仅人工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不过,还是要看当事人怎么看、怎么安排”。
石伟说,在人员安排上,除了摄影摄像、主持人(司仪)、腰鼓唢呐、化妆师是专业人员外,媒婆也是专业人员。而举牌者、轿夫等就不必太专业。“总之,成本的控制,也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当然,如果满打满算,一切按照最高标准来办,投入并不低。
资深行业人士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式婚礼,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回家办一个中式婚礼,有一种回家、回到过去的感觉,既回到地理意义上的家乡,也回到时间意义上的家乡。
在成本控制、礼仪设置等方面,中式婚礼也在不断完善,“相信随着其商业化运作越来越熟谙,它会更加现代化、接地气,继而生发出新的活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