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0”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电话号码,是危急时刻寻找解救的最快方法。
2021年1月10日这个“110”,又有了一层新的含义,它是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从此,那群在你危险时冲在最前方,在你有困难时在身旁的警察,有了自己的节日。
今(9)日起,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将推出“110警察节”系列报道,书写民警们侠肝义胆的人生,讲述经侦警察、110接线员、特警等警察群体背后的故事。
△警察世家:朱广魁(中)和儿子朱晓昙(右)、孙子朱宁(左)
今年7月,《人民日报》以《优良警风 接续相传》报道了重庆民警朱宁和爸爸、爷爷一家三代警察世家的故事,引起了大家关注。
1月10日,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即将到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走访了朱宁一家,去看看他们的第一个警察节。
91岁老警察
“我几十年前就在想 我们啥时候能有自己的节日呢?”
△朱广魁一生都以当警察为荣
重庆渝中区纯阳洞2号的家中,36岁的朱宁拿着手机翻看着警察节的消息,一字一句地和爷爷说话,“这周末,就是警察节啦!”
91岁的朱广魁耳朵有些不好,真正听清了孙子说的话以后,他瞪着眼睛看孙子,“警察节?”
朱宁点了点头,又说,“1月10号,就是后天!”
“警察节?后天是警察节?”朱广魁重复了两遍,儿子、孙子都在旁边点头,老爷子发出了中气十足的笑声,“好呀!好!”
朱广魁1949年入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警察,在他退休的第31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朱广魁眼睛不好,平常,一些关于如今警界发展的消息都是儿子和孙子来看他时,告诉他的。家里人告诉过他警察要有自己的节日了,但他一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
“我们那会儿遇到什么教师节啊、妇女节啊,偶尔就会开玩笑,怎么没有我们警察的节日呢?”朱广魁现在都能回忆起几十年前自己和同事打趣时说的话,虽然当时是说笑,但是朱广魁心里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节日。
朱广魁刚刚工作的那些年,中国的公安事业也刚刚起步,破案纯靠人力,没有科技帮衬,作为第一代公安人,刑侦工作的展开很艰难,“抓特务、卫人民,我们的付出有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节日呢?”
这次,儿子孙子带来了确切的好消息,还有两天,就是真正属于警察自己的节日了,这位91岁的老警察,终于如愿了。
65岁老交警
“要给第一个警察节一点仪式感”
朱广魁的儿子朱晓昙看着父亲高兴的样子,也跟着笑了,“是啊是啊,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警察的认可啊。”
朱晓昙退休前是重庆的一名交警,这些年,他看着重庆的交通系统越来越来越发达,看着以前的手动控制红绿灯变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看着年轻一代的交警们用上了最先进的出警设备。
在环境的这些更新换代中,朱晓昙也看到,一代又一代交警坚守的东西从未变化,骑着警用摩托的交巡警仍旧风雨无阻,城市的强大的交通控制系统后面,仍旧有无数交警日夜不停地轮守着,在发生警情的第一时间前往处置,“这个节日,是对他们,对我们最好的褒奖与认可。”
退休以后,朱晓昙就去璧山过起了舒适的退休生活,最近一段时间,和他一样退休的老警察们在微信群里又热闹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出着主意,希望能给自己的第一个节日一点仪式感。
朱晓昙和几个老伙计最终决定,在1月10日当天,将自己穿着警服的老照片以及对过去几十年从警的记忆发在朋友圈,来作为小小的庆祝。
36岁的年轻刑警
“要对得起这个节日,我们更要守好这个城市”
△朱宁正在给爷爷看手机翻拍的爷爷的老照片
36岁的朱宁是朱家三代中唯一的在职警察,作为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的一名刑警,最近一段时间,朱宁正忙着对一个专门进入医院偷窃病人财物的团伙进行调查。
相比起爷爷办案时只能靠腿走、靠眼看、靠嘴问,朱宁办案子的方法多了不少。覆盖每一个街道的市政监控网络,让他可以第一时间追踪嫌疑人,精细化的指纹鉴定、DNA鉴定、人面识别技术,让他可以迅速在人海中找出嫌疑人,比起爷爷的侦查岁月,在越来越先进的刑侦技术帮助下,朱宁和同事们的工作效率更高、准确度也更高了,“但很多犯罪手段也在迅速变化、发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我们时常需要面对许多艰难的挑战。”
对于朱宁来说,第一个警察节意义重大,这是的一种荣誉,但是,也让他和同事们更有使命感,“我们要更好地守卫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才能对得起这个节日。”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