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巴渝微信公众号消息,大宁盐场遗址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城北10公里的宝源山麓、后溪河畔的宁厂古镇,地处大巴山东段渝陕鄂三省市结合处。宁厂因盐而兴,亦随传统制盐的没落而衰败,现盐业遗址包括龙君庙遗址、盐池及分卤板、盐厂三车间遗址。
宁厂古镇全景
宁厂古镇上的方家老屋、向家大院、秦家老屋、吴王庙、桥头溪码头、盐厂厂部、工会俱乐部、一车间遗址、二车间遗址、盐大使署遗址、大宁河盐运古道遗址等均与盐业有关,遗址多分布于后溪河两岸,其中大宁河盐运古栈道遗址分布于大宁河右岸,时代从先秦延续至当代,见证了宁厂盐场由盛而衰的历史。
大宁河古道
宁厂制盐的盐卤源自宝源山白鹿盐泉,关于其发现和命名,现有的材料多是传说。
《舆地纪胜》中记述:“白鹿,故老相传云宝山盐泉。其地初属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入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
宝源山盐泉
其实,白鹿盐泉作为裸露在地面的天然盐泉,被发现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这则传说,古人则是可能为了其美丽的名字而附会“白鹿引泉”的传说。
宁厂宝源山白鹿盐泉,制盐历史非常悠久,是唐代全国的十大盐监之一,更因盐泉而在宋代得以置大宁监,在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发展最为辉煌,所产食盐在川东、湖北等地销售。然而,随着川东、川南等其他盐场的兴起,加之多年制盐技术没有进行更新、提高,最终走向衰落、停产,留下大量的盐业遗产。
吴王庙遗址
从宁厂古镇地形上看,大宁盐场南北高山横亘,后溪河呈东西走向贯穿而来,白鹿盐泉从后溪河北岸宝源山间流出,盐灶即沿后溪河两岸分布。南岸的盐灶须系笕竹过篊,大灶多熔铁成铁过篊;北岸一带盐灶则无需过篊,只用木櫬。
盐灶的南北分布奠定了盐场聚落的初步形态,盐业生产场所及设施、食盐储藏代销场所、与盐业相关的祭祀场所以及盐工、盐商住所等均沿后溪河南北两岸分布,逐步形成了现今宁厂古镇的空间形态。
盐工俱乐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厂盐业衰退直至完全停产后,大量的居民外迁,昔日热闹的古镇沉寂下来。制盐厂房、作坊以及大量民居空置甚至垮塌,生产设备废弃、老化,整个古镇陷入一种衰败的景象。
近年,随着社会各界对宁厂古镇研究热度的增长和地方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宁厂古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盐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探索进一步展开,但仍停留在规划层面。
桥头溪码头
对此,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对宁厂盐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局部复原,整体开发”“立足保护,多元利用”“严格保护,轻度开发”三种思路。
一车间遗址
怎么做?
其一:围绕宁厂盐文化主题,抓住古镇重要节点,以龙君庙遗址为中心,对龙君庙现存建筑进行修缮复原(包括正殿、禅房、戏台等),修缮盐池、分卤板和异形楼梯,作为体验游场所。
其二:对宁厂古镇已经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点(含盐业遗产及其他)划定保护范围,对部分遗址如龙君庙遗址、盐厂三车间遗址、吴王庙遗址等进行考古勘探和清理,对建筑仅作简单修整、加固,减少干预。
二车间遗址
其三:对盐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以文物保护单位为点,结合周边建筑原有功能,就近成片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古镇盐业遗产分为四大片——龙君庙遗址-秦家老屋传统盐业生产及民居建筑群、生产街综合建筑群、中心街-解放街传统民居及集体工业生活建筑群及盐厂三车间工业盐业生产建筑群。
三车间遗址
宁厂古镇因盐而兴,延续了数代的辉煌,形成了深厚的盐文化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厚的与盐业相关的文化遗产。对这些盐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对历史的尊重,要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既要尽可能保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又要让其保持活力,才能传承下去,保持代际平衡。
原标题:大宁盐场遗址:传统制盐的兴盛与衰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