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重庆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重庆警方今年将完成“推动建立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等10件民生实事,给群众带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实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那么,这套“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科信民警也在一线
38岁的余行江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科技信息科副科长,扎着一头马尾,干练精神。去年底,记者首次见到她时,还开玩笑说她像一线民警,而不是闷头搞研发的技术人员。可在余行江看来,科信民警同样在一线。
2009年入警之后,余行江才发现,公安科信工作的日常和想象中有些不同。负责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全局信息网络维护的她,做得最多的就是维护日常通信畅通,“这个工作可不是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而是像出警一样。”
那时候,公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像如今这么完善,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使用的基站建设在白市驿凉风垭的大山上,供电全靠山下一户人家的线路接入。这户人家住着一对老夫妇,尽管不用出电费,可节约惯了的大爷大妈总是改不过观念,动不动便拉闸,有时要走人户、赶场外出,也总是要断电才安心——这就给九龙坡警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余行江也三天两头去到当地,给大爷大妈做工作,拉家常,话平安,讲情讲理,总算让分局的网络通信有了安稳的保障。“那段时间真是老跑白市驿,我是河南人,在重庆念7年大学也没学会重庆话,为了跟叔叔孃孃打交道,硬是把我练会了。”
如果说跟大爷大妈打交道像社区民警的工作,那么刑侦民警的活儿,余行江也没少干。刚入警时,九龙坡警方在全市率先布局450个点位的监控摄像头,作为科信民警,余行江不但要去往每个点位进行大量测试、调整以确保有限的探头能最高效运行,在投用之后,更是要为办案民警提供24小时的服务。
聚焦“头顶的安全”
余行江聚焦公安主业,接连开发了涉案财物归还系统、公安随行办公APP、毒驾初筛检测APP等科技创新项目,实用、高效,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可余行江还不满足于此,虽说这是为民警打击破案提供方便,但能不能更直接地让群众受益呢?她把目光投向了人们的头顶。
她说的“头顶”,自然是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乱象。一方面,这个现象让她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新实施的《民法典》对高空抛物案事件中的公安职责进行了明确,让余行江更有了着力点。
经过多方寻找,余行江发现一家科技公司正好有高空物体移动侦测的算法。在单位的支持下,余行江在去年3月组建了一支5人攻坚团队,将这种算法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改动,以实现高空抛物的抓拍监测。于是,余行江带着团队一次次地进行测试,一点点调整和改进算法,终于在近半年后,做出第一批成品,这就是“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不同于传统摄像机,“瞭望者”前端内置AI智能抛物检测算法,对楼体立面进行频率为50毫秒/次的不间断检测,将以往的事后追溯变为主动预防监测,抓拍检测率可达98%以上。一旦高空抛物发生,系统将在3秒内自动生成一张标记抛物时间、位置等信息的全景轨迹图和一段6至10秒的关联抛物视频,归档为一条抛物记录,存储于视频云平台,迅速定位抛出位置,精准追踪抛物轨迹。
6月底前开展试点
自去年6月以来,“瞭望者”已在九龙坡区布设23套,对覆盖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全天候保护。上线以来,抓拍并预警抛物行为483余次、其中具有安全隐患的重型物体24次、规劝习惯性抛物人46人,有效震慑了高空抛物陋习,有力保护了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有的技术难度并不高,有的则是外界不愿意耗时费力去开发的,但对于余行江等身在智慧警务创新一线的民警来说,“很多是小事,但只要去做了,就是一件实事,群众所担心和关心的,就是我们的研发重心!”
今年,重庆警方将争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推动建立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多方联动的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依托智能安防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系统平台和工程建设,安装应用专门设施设备,对高层建筑高空抛(坠)物行为实行24小时主动抓拍、自动取证、实时报警,有效提升预警监测、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相关案事件发生,并于6月底前,在九龙坡区等区县开展试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