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共青团渝中区委员会主办的“聋健互融 用包容性设计无障碍感知城市”的活动在渝中区山城巷举行,来自重庆市聋哑学校的35名听障学生来到山城巷,老师和志愿者们以手语和肢体语言做“导览”,让孩子们在无声中感受老重庆的气息。
孩子们走过通远门、鼓楼巷,“听”老师和志愿者用手语讲解通远门名字的来历,仁爱堂和天灯巷的历史,在金马小学的教室里画下对山城巷的印象。聋哑学校七年级班主任曹晖说,其实听障孩子们非常愿意多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但由于父母的知识范围有限,平时走到某个地方,几乎不会为他们做深度介绍,因此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很难得的了解渝中、了解重庆的机会。她也希望,各大景点都能多一些文字介绍,让听障孩子们能游边了解。
志愿者陈伟是一家外企员工,为了陪伴听障孩子们,她特地提前学习了几段交通安全手语:“注意安全”,“等一下再走”等,在过马路、参观时能够与学生们交流。“平时很少有机会能接触残障朋友,他们身上的活力,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既惊讶又敬佩的。”
聋哑学校的学生范靓颖画了一幅山城巷的“荒野花园”,她还加了一段文字描述感知到的美丽:“一去就闻得到芬芳,一只可爱的猫咪向你走过来,似乎在跟你打招呼……”
而罗琳眼里最爱的山城巷,有巡逻犬“来福”,汤圆和火锅。她都用油画棒画了下来。
重庆仁怀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社工谭瑾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听障青少年了解更多就在身边的历史文化,“虽然孩子们经历的是一个无声世界,但他们的内心非常充盈,对外界的渴求也很强烈。”他们接下来还将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听障孩子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家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