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鱼嘴古镇是长江边上的水码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年鱼嘴沱设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场为镇,鱼嘴镇又名“上丰都”。
鱼嘴镇中街上排红卫路37号,有一座两层建筑,坐南向北,面阔25米,进深118.2米,建筑面积约4570.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184.8平方米。这座建筑建于清代,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它就是见证了鱼嘴的历史变迁的禹王庙。
走进禹王庙,74岁的余良洲和正打扫着院子,他的妻子曾凡芳和往常一样打理着院子里的盆栽蔬菜。“我们在这里生活了20几年了,对这里的还是很有感情。”在余良洲娓娓道来的讲述中,禹王庙前世今生的故事渐渐变得清晰。
▲余良洲
禹王庙,建于清代,
抗战期间曾作为中山女子中学的办学场地,
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被粮站使用而得以留存。
如今,
传说中的“铜钟、锡匾、黄荆梁、峡石栏栅”等
镇殿四宝已不见,
但宏大的建筑体量以及庙门门额上的精美石刻,
仍显示出它曾经的气派。
很长一段时间,
这里住着等拆迁房的居民和粮站老职工,
一楼厨房、二楼住人。
2000年,
余良洲和妻子搬来这里,
这一住就是21年。
▲禹王庙现状
▲过道
▲禹王庙背面
禹王庙内设有戏楼,保存基本完好,梁、架、柱基本存在。禹王庙被粮站使用后,戏楼便成了民居,两侧由青砖砌成,表面白色粉刷。庙内其余建筑为粮站仓库,共10处,样式及风格统一,均为条石作为基础,墙体白色抹面,两坡屋顶,小青瓦屋面。
作为民居的禹王庙,给人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温暖的。最多的时候,这里住了9户人家,每户大多3人,很多都是因为拆迁搬来的,还是很热闹。据当地人讲述,小孩子最喜欢在后面的坝子玩,在屋里时不时能听见他们的嬉戏打闹声。
▲禹王庙天井
▲禹王庙戏台
▲禹王庙外墙表面为白色粉刷
▲粮站仓库
▲粮站窗口旁的黑板曾用于公布粮油价格
▲庙内的木梁
▲墙壁上的图案
2008年,禹王庙大门门额上的石灰壁脱落,裸露出一部分石刻人物造像,雕刻精美,造像保存完好。石刻人物造像露出后,陆陆续续有很多人来拍照考察。2011年,江北区人民政府公布鱼嘴禹王庙为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建议横屏观看▽
▲庙门门额上的精美石刻
▲鱼嘴禹王庙为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庙见证了鱼嘴的历史变迁,是鱼嘴“上丰都”文化的精髓,也是鱼嘴明清移民建筑风貌的典型代表。除禹王庙外,鱼嘴老街还有几座大型庙宇,即张王庙、岳王庙、佛祖庙和万寿宫,被称为鱼嘴古镇五大庙宇。
▲鱼嘴江边
展望未来,余良洲眼里满是憧憬,作为土生土长的鱼嘴人,他见证了鱼嘴从农业大镇向口岸高地华丽转身。“轨道马上通了,桥也快修好了,这里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我们也相信这里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余良洲笑着说。
原标题:这座古庙,见证了两江新区鱼嘴的历史变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