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热报消息,1元磨刀器、5元的塑料假花、6元的手电筒、8.8元的开瓶器……在江志杰家里,这样的“耙活货”还有一大堆。原来,这都是江志杰的老婆在网上抢购的。
江志杰说,其实这些物件虽然买得便宜,但大多实用价值不高,闲置率却超高。
老婆迷上买几元小物
23日晚,江志杰给记者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是零零散散一堆小物件。物品涉及厨房用品、减肥用品、装饰摆件等。江志杰说,这些都是其老婆的购物“战绩”,价格都很便宜,几乎都没超过9.9元,“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家里还有很多,超过50件吧。”
江志杰今年30岁,在一家地产公司上班,家住渝北区奥林匹克花园。他说,老婆瞿女士目前全职在家带娃。2020年底,随着江志杰的老妈来帮着一起带娃,瞿女士的空闲时间变多,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逛电商平台。“看到便宜就买买买”的习惯,也是在这个时期里慢慢养成的。
江志杰说,从那之后,每过两三天,自己就能从快递驿站取到一件或几件瞿女士的快递,“普遍都是很小一个包裹,拆开看都是她买的这些小物件。”
不少物件一次没用过
据江志杰观察发现,这些物件收到之后,闲置率特别高,甚至不乏一次没用过的——
比如6元买来的手电筒,基本没有用过,因为现在晚上走到哪里都有路灯,实在遇到要照明的情况,往往也会顺手打开手机电筒;
比如5元买来的塑料假花,因为看起来实在太假太廉价,已经被江志杰给扔掉了;
再比如1元的磨刀器,因为家里的刀都很锋利,至今丢在柜子里;
而8.8元买的开“老干妈”瓶子的开瓶器,老婆和老妈往往徒手就轻松开瓶了,因此仍在等待派上用场的时机。
以为“早晚用得到”
对于这些物件,瞿女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己在买的时候,首先是被其价格所吸引,随后又在其演示视频中看到了超高的实用性,再一翻成串的好评,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过程挺解压的,等待收快递的时候,内心还有些期待。”
而对于如今闲置率高的情况,瞿女士有些无奈地说道,自己也是没有预料到,但好在价格便宜,“其实有些东西只是暂时派不上用场,但早晚用得到。”
不过,江志杰则认为,老婆不应该这样一味的“买买买”下去,看似在拣耙活,闲置就是一种浪费。
市民声音:好像踩坑也不心疼
记者登录几大网购平台发现,这样的低价小物有很多。尤其“1元秒杀”“1.99元秒杀”的物品,动辄便是“10万加”的月销量。
对于这样的几元小件,你心动吗?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
吴女士(30岁 女 幼教):我一逛平台,看到这种小物就想买,也买了不少。但很多东西确实质量不过关,一分钱一分货吧,我现在还是会多做对比再购买。
刘先生(28岁 男 测试员):这种东西我看到后,基本会直接略过。因为我登陆购物平台,都是带着自己的购物诉求的,不会因为推荐一样,就去购买。
张女士(26岁 女 销售):我也买过不少这样的东西,看到就忍不住想买,价格便宜嘛,踩坑了也不心疼。何况这当中还是有些物品挺好用的,比如小收纳盒。
建议:制作统计表 直面花费和闲置率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看到便宜、销量高的商品就买,也不管是否用得着,这属于一种“从众心理”。这同时也是瞿女士作为全职妈妈,发泄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但如何不被心理因素牵着走,尽可能避免无效购物呢?建议瞿女士或者江先生做一张表格,统计一下买来的这些物品、价格、使用频次、总价等。此后,每当想买一件新物件,便在表格上做出新的统计。当直观的了解到累积花费、闲置比例后,冲动购买的意愿就会逐渐减少。这和“要攒钱先记账”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全职妈妈需要更多的关怀与陪伴,也建议江先生多多注意这一点,当心理上的问题解决之后,妻子通过购物减压的模式也会相应减少。
都市热报席记者 王薇
原标题:苦恼!网上刷到几元小物就买 老婆买了几十件仍不停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