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横182厘米、纵39厘米的国画上,9种花卉姿态万千,24方清宫收藏鉴赏图章清晰可见,其中乾隆、嘉庆、宣统3位皇帝的玺印十分醒目。乾隆帝还在每种花卉附近题诗,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这幅国画就是清代著名画家钱维城为乾隆帝创作的《九秋图》。
《九秋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7月30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书画精品展”在该馆开展,《九秋图》等70余件(套)馆藏精品书画集中亮相,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多达57件(套)。
在这些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九秋图》已有10多年未公开露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江洁向重庆日报记者道出了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
9种花卉寓意九秋同庆
呈现富丽堂皇的宫廷气派
含苞待放的秋海棠、优雅的紫茉莉、风姿绰约的蜀葵、艳丽的剪秋罗、怒放的洋菊、幽静的玉簪花、雅致的紫木槿、幽香的金桂、生机勃勃的龙胆……从右至左,《九秋图》上的9种花卉工整精细,清丽雅洁,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宫廷气派。
据了解,《九秋图》的作者钱维城(1720-1772年)是江苏武进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在《九秋图》中,他撷取了自然花草最具美感的部分,每种花卉都有独特神韵,华丽中洗去脂粉,更显高贵之态。
钱维城为何要在《九秋图》中画9种花卉呢?“其实,这很有讲究。”江洁介绍,清代文学家蒋士铨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生动再现了清代趋吉纳福的文化现象。具体到这幅画上,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共90天,别称“九秋”。《九秋图》中绘制9种花卉,有着九秋同庆的美好寓意。
“《九秋图》的画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也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色。”江洁说,这幅国画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韵味,又融入西洋绘画技法,体现了光影和明暗变化。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宫廷流落民间
《九秋图》受到乾隆帝宠爱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画面左下角,是钱维城书写的款识:“辛巳秋臣扈跸避暑山庄,退直之暇,恭绘秋花七种进呈御览。今秋圣驾行围,臣未邀扈从,犬马之私,实切依恋,因绘秋花九种,再呈乙览。庶托小草倾阳之义云。臣钱维城恭画并敬识。”
《九秋图》上钱维城书写的款识。记者 赵迎昭 摄
江洁介绍,根据款识和史料记载,可以勾勒出钱维城一步步受到皇帝喜爱的过程,以及他的心理历程——起初,钱维城擅长画画鲜为人知,直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钱维城随乾隆帝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在这次狩猎结束后,钱维城投乾隆帝所好,画了一幅《七秋图》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对《七秋图》爱不释手,此后,钱维城在清代画坛上名声大振。
几年后,乾隆帝又到避暑山庄狩猎,但这次乾隆帝并没有带钱维城同行。为了得到皇帝的重视,他便在上次创作《七秋图》的基础上,又画了一幅《九秋图》,并呈献给乾隆帝。“他在款识中把皇帝比作太阳,把自己比作小草,以表示对皇帝的忠诚。”江洁说。
江洁介绍,乾隆帝看到此画后十分喜爱,不仅在画卷中钤上“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多方印玺,还在画卷上题诗,以表自己对《九秋图》的喜爱。在“乾隆鉴赏”印玺下方,依次是“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玺。“这表明乾隆帝对这幅作品特别钟爱,还认为它应很好地流传下去。”江洁说。
“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嘉庆帝、宣统帝对《九秋图》也赞赏有加,在画卷上盖上了印玺。
《九秋图》上乾隆等皇帝的玺印。记者 赵迎昭 摄
以80万元旧币购得《九秋图》
如今馆藏书画已达10000余件
江洁介绍,“九一八”事变后,《九秋图》被宣统帝溥仪带到东北,之后辗转流落到西南。1934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就记载了这幅作品。
“1954年,我馆前身西南博物院从重庆市民徐志川处,以80万元旧币购得这幅珍宝。”江洁说,这幅作品流传至今仍是清宫原装旧裱,整洁如新,画面上几乎没有污迹和虫蛀的情况,让今人也有幸欣赏到这幅传世佳作。
据了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书画藏品已达10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逾3500件(套),这些藏品正是奠基于西南博物院时期(1951-1954)。当时,除了在民间购买珍贵文物,西南博物院还接受了各单位移交、拨交,以及各界人士的捐赠。
如,西南博物院时期,抗战中曾任四川省主席、重庆卫戍区司令的王缵绪(1886-1960)捐献历代珍贵书画300余件,包括《南宋院画册》《元仙山楼阁图》及齐白石《四季山水屏》等,这3件作品已成为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南宋院画册》《元仙山楼阁图》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本次展览免费展出至2021年12月31日,市民可在历代珍贵书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昭
原标题:集乾隆等3位皇帝宠爱于一身,国画珍宝《九秋图》在渝展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