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十元村医”的糊涂账
08-20 07:43:36 来源:华龙网

在重庆大足区宝顶镇东岳村,遇上普通的小病小痛,村民们就会去吴华的门诊,通常,只需要花十来块钱,买上一个“包包药”就好。多年卖着便宜却实用的小包药,吴华被大家称为“十元村医”。

今年67岁的吴华行医近50年。早些年,遇上村民没带钱,他会详细记录下赊账的时间、人名、事项、用药。时间久远,竟记满了6本16开大小的账本。再后来,吴华把账本烧掉,不再用账本,有人赊账时,他便说一句“好,记到了”。

村民的“健康账”却被吴华悉心保存起来。姓名、住址、症状、诊断、用药……右手残疾的他用左手书写,一字不落,记录得清清楚楚。

日前,吴华获评“重庆好人”称号。

1.jpg

烧掉的糊涂账

“吴医生”,一个浑厚的成年男人声音从卷帘门外传来。

门内,是吴华经营的村卫生室,20多平米,灰色水泥墙上挂着医疗宣传单、药物价目表等。一个中药柜、一个西药柜、一张诊断桌,还有一排休息的座椅,支撑起了东岳村及周围几个村3000多名村民的看病需求。

边角磨得发光的诊断桌前,吴华正在给人开药,刚一抬头,就看到那男子递过来的20元钱。

男子前天买药赊了账,今天来还,“糊涂”的吴华就记不住了。好在对方记得具体数目,18.3元。

吴医生办卫生室不图挣钱,村民们心里都门儿清。

这儿是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定点单位。所谓“零差率”意味着,在国家基本药物名录中的药品,进价多少,卖给村民就是多少。“这个药算下来一颗五分钱,多一分钱都不行。”吴华拿起药柜上一个白色药瓶说。

2.jpg

公示的111种基本药物价格,吴华记得清清楚楚,但村民们赊的账,“那么多,哪儿还记得到。”

吴华行医四十多年来,赊账、记账……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有时是村民出门急忘带钱,有时是遇到病人家庭困难,“病肯定要及时治的嘛,没钱也没办法。我么,还有国家的补助,够吃就行。”

前两年收拾屋子,吴华翻出来6个记得满满的账本,都没有联系方式。很多人已经搬家了,吴华觉得留着也没用,索性就烧掉。

此后,每逢有赊账的情况,吴华也就应付了事,随便找张纸,左手潦草地记下名字和数额,手边没有纸时,嘴上一句“记到了”便草草了事。

这些“糊涂账”吴华从来没算过,也不打算算明白。

清晰的“健康账”

11岁那年,吴华被毒蛇咬伤右手。由于当时村里医疗条件差,加上缺乏急救知识,家里听了别人的偏方,舂了几副草药给吴华包扎,导致他的右手掌及手指严重肿胀、溃烂、萎缩,最后仅剩下变形的无名指和小指。

3.jpg

这次变故没有让吴华陷入谷底,他反而更加发奋去证明自己。“为啥想学医?那时候想着,如果我学好了,以后别人遇上我这样的事,就不会像我这样了……”吴华说。

最初,他跟着在镇医院工作的三叔吴全胜学,几个月就能熟背《药性歌括》等医书。随后,他开始学习号脉、看病、拿药,并养成了做病历记录的习惯。

虽然当时还是十几岁的娃娃,但他跟着三叔像模像样地询问、号脉、量体温、查看舌苔颜色……一套流程下来,什么病该怎么治,他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个娃儿不简单”的评价已经在村里传开,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村民们也会来找这个娃娃问问怎么回事。

初中毕业后,吴华考取了城里的卫校,开始系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为了克服右手残疾带来的种种不便,他强迫自己练成“左撇子”。最难的是注射,一般人都需要两只手完成,而他只有一只手好使,怎么办?

不甘落后的吴华,课上听老师讲操作要点,课下钻研调整动作。周末回家后,他便拿着家里的红苕、萝卜当练手工具,增强手腕的灵活性。

慢慢地,吴华便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顺利完成注射操作了——他用右手仅存的两根手指夹住药瓶紧贴身体以保持固定,左手握注射器完成取药、消毒……时至今日,吴华左手可以轻松完成很多临床操作。

吴华从卫校学成毕业后,在1980年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被招录为大足第一批乡村医生,办起了东岳村第一所村卫生室。

4.jpg

“53岁,体温36.8℃,湿疹……”每次看诊结束,吴华就拿起本子,右手两个手指按着纸张,左手书写,每个字都利落干净。

本子上记录着村民们的就诊信息。姓名、住址、年龄、发病时间、诊断、用药……每项都非常详细。这样的“健康账”吴华每年能写满三四本,区卫生健康委会定期委托乡镇医院向乡村医生收集,再制作成电子档案。吴华粗略估计,从1980年开始至今,写了近150本“健康账”。

时逢暑热,空调吹久头疼的、肌肉酸痛的、中暑的、身上起湿疹的……有时一上午十几个村民前来就诊。为了保证“健康账”准确无误,吴华把处方单当作“底稿”,结束一天的问诊后,再将内容一一誊抄。

无论时间多久远,这些村民的“健康账”从未有过破损,更不会遗失,每一册吴华都保存完好。

理不清的“心里账”

自从开始经营村卫生室,吴华每天早上8点前准开门。

东岳村地处库区深处,交通不便。化龙水库形似发芽的树杈,周围村落坐落在各个沟汊处,当地有着“九沟十八岔,岔岔都发芽”的形象描述。

卫生室在水库这头,吴华的家在另一头,他出诊、回家都需要靠船。他已经用烂了两艘船。现在这艘是他花3000元买回材料,请人造的铁皮船。

5.jpg

撑船,对他来说并不容易——左手握浆,右手搭在浆顶端顺势往前推;掉头时,用右手腕抵着船桨辅助左手。

每天爬坡、下山、划船……吴华奔波于水库两头。卫生室每天有村民等他看病,家里有93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家人担心67岁的吴华吃不消。

“退了嘛,你那工作又挣不到钱,退了来主城享受下晚年生活。”儿子经常劝他,妻子几年前也去重庆主城了,大家都劝他早点退休,到城里带带孙子、遛遛弯儿,不要这么累。

拗不过家人,上个月,吴华决定今年退休回家。谁料消息被宝顶镇香山社区的杨婆婆知道了,老人家一路赶来,拉着他的手眼泪直流,“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哦,你千万莫走。”

杨婆婆的胃溃疡是吴华给医好的,从前疼起来都不能吃东西,吴华用中药研磨后制作成药丸。三副药下去,杨婆婆的胃病不仅好了,日后也没再犯。

6.jpg

慈航村蒋跃秀腿疼,也是吴华医好的;东岳村曹大爷的哮喘是吴华帮忙调理的;古佛村柏体福身体时常不舒服,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吴华……

大家都舍不得吴华。几十年行医,这个“十元村医”已经成了东岳村周围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吴华也舍不得这里的村民们。多年来,他吃到过清晨杨婆婆专门给他煮的鸡蛋,收到过隔壁村村民顺路捎来的水果,也常在外出就诊时获得老姚看店的帮忙……还有村民们病好后的笑容、信任和感激。

“我67了,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我走了,他们怎么办?”谈起村民,吴华的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心里的这本账似乎怎么都理不清。

原标题:“十元村医”的糊涂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