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从抬工号子到巫山烤鱼 三峡非遗好看还好吃
12-15 07:46:46 来源:上游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的内涵是一种精神产品,非遗的种类包括:传统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民俗、传统体育、杂技、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1.jpg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富裕之地——巫山

三峡地区、渝东南地区是重庆两大非物质文化的富裕之地,作为“渝东门户”的巫山,从远古石器时代起深受长江文明的影响,在巴文化与巫文化的洗礼中,创造发展出悠久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传承,充分代表了重庆三峡地区的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的相关文化内涵。

2.jpg

巫山城市掠影

巫山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即龙骨坡抬工号子;市级非遗名录17项,包括巫山神女传说、巫山龙洞传说、巫音、三峡皮影、踩堂戏、背二哥号子、巫山民歌、穿扬号子、大昌雪枣、巫山烤鱼、翡翠凉粉、巫文化的禁忌等;县级80项,包括巫山粉条、官渡白酒、巫山方言、锣鼓、舞狮等。 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46名。

3.jpg

踩堂戏

4.jpg

巫音

二、国家级非遗项目——龙骨坡抬工号子

龙骨坡抬工号子是三峡地区非遗项目的代表,它是巫山县域内抬工们劳作时所唱的歌谣,发源于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产生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龙骨坡的先民们为了生存,狩猎为生,自发地形成群体互助合作。在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抬工群体,久而久之产生了众多的帮组体系,故又称抬帮号子。

5.jpg

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气氛热烈、声音宏亮、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飞跃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工具,特别是大型运输机械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繁重而原始的体力劳动方式,人们文化意识的转变,也使众多古老的民俗现象逐渐消失。

6.jpg

龙骨坡抬工号子

三、巫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目前巫山县文化馆已共收集整理非遗名录音像资料50余小时,照片3000余幅,文字60万字。编制有《邓家踩堂戏》、《巫山儿戏》、《唱腔巫山》、《风语巫山》、《三峡皮影》、《风韵巫山》、《巫峡竹琴》等非遗系列丛书,《龙骨坡抬工号子学术研究》、《巫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将于2022年完成出版。

7.jpg

巫山民间歌曲集

为更好展示巫山非遗项目,在巫山博物馆建成有非遗厅,将非遗项目编成节目常年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在巫山县文化馆建成有非遗陈列室;巫山神女的传说被改编成大型室内奇幻秀《巫山神女》常年在巫山县影剧院演出;巫音、三峡皮影等项目也常年活跃在民间演出。

8.jpg

三峡皮影在巫山博物馆非遗厅演出

同时,在骡坪镇、庙宇镇建成有非遗传承基地。巫山重视培养传承人才,选派非遗项目传承人多次参加全市非遗专项培训,并开展对外交流,组织参加全国及市上大型活动。

四、巫山非遗与文旅结合

巫山是一个具有神奇地貌的旅游目的地,巫山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巫山民间文学中,最具代表的当属神女峰的传说.巫山神女不仅是巫山民间文学的代表,更是巫山对外形象符号代表,也是地理符号代表。

三峡和巫山地区最重要的文化特点就是它历史的厚重、与自然人文的独特性。非遗是历史沉淀的文化,非遗需要巫山人的世代传承,非遗扎根于巫山人的生产生活中,它涵盖了戏曲、文学、礼仪、技艺、美食等能为旅游赋能的重要元素,将非遗与旅游融合是巫山文旅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9.jpg

巫山烤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