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2/3,而乡镇教师、乡村教师的人均月收入分别达到3965.23元和3550.38元,高于县城教师的人均月收入3446元。
从报告中提到的另一些数据,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比如,虽然乡村学校数量正在持续减少,2012年至2016年,小学数量减少了三成,但农村教学点数量持续增加,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普遍存在且占比稳定。师资力量一直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但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乡村教师配置更为合理、补充渠道日趋多元,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持续提升,教师收入高于县城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
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教育经费使用的方向,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接近17万亿元,占GDP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其中,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从生均经费看,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依次为1.44万元、1.08万元、0.61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0.2%、51%、51.1%。经费投入增多,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提升了农村师资水平,也稳住了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大头,又是中国教育最薄弱的所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难点和重点。不管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角度,还是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办好农村教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办好了农村教育,才有资格谈教育公平,才能够谈办好了中国教育。
当然,在看到农村教育受重视程度提高、经费投入增加、教师待遇改善、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不足。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仍有1000多个县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一些县虽然通过了督导评估认定,但离“高位均衡”尚有一定距离;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过去一直偏低,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教师收入水平虽然高于县城教师,但是与城市教师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增强。
总的来说,农村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增加投入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质量。人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吸引和留住人才,既需要待遇持续改善,让最艰苦岗位上的教师流汗不流泪,更需要在职称评定、专业成长等多个层面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支撑。最重要的是,办好农村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农村教育本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农村教育的优势来发展农村教育,而不是完全复制城市教育模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