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4”消息,1983年的夏天,北京清华大学教工住宅楼的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几个大字。
在这座石碑上,任亮的头衔是“技勇八品首领”。
首领,是清代宦官,也就是太监的官名,而八品,是太监中较低的职位,低于太监总管和副总管。我们知道,太监大多数是伺候皇帝饮食起居,还有很多是在皇帝的书房工作。
技勇太监是负责什么工作呢?
清代早期,技勇太监在宫中占很少一部分。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有御前侍卫的贴身保护,几乎没有技勇太监的用武之地。但是,根据传统,每年净身进宫的小太监,都会选拔出一些身强体壮的来学习武术,甚至,还会从技勇太监中挑选功夫好的,安排到皇帝跟前保护皇帝安全。
根据史料记载,技勇太监的设立,是从雍正朝开始。
也有专家推测,技勇太监设立的契机,就是由年轻的康熙皇帝,智擒鳌拜引发的。
后来,从雍正皇帝开始,每年敬事房都会挑选精干年轻太监,习学武术。
等这些年轻太监学成一身功夫,身手了得了以后,再由年长的技勇太监,挑选御前小太监,也就是专门派遣在皇帝的身边,贴身保卫皇帝的安全。
这种技勇太监,名叫御前上差。
这座石碑上,到底说了什么呢?
专家们在清史资料中,找不到关于“任亮”的记录。不过,石碑上的文字不难理解,讲的是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公元1860年10月6日,任亮等技勇太监,在圆明园的贤良门,与外敌英勇对战,最后殉难身亡。
1860年10月6日夜晚,在圆明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石碑上记录的故事是真的吗?
1860年10月6日上午,法国军队俘虏了一小队清兵,得知圆明园附近还有残余的清军骑兵,英法联军立刻兵分两路,进攻圆明园。
当天傍晚,法国军队率先到达圆明园大宫门。大门紧闭的圆明园看上去庞大,而且危机四伏。没让法国人想到的是,在大门的另一边,等待他们的是最后一群,还在守卫着圆明园的人。
其实,在平常的日子里,圆明园里也没有太多的守卫军,以及技勇太监。因为圆明园是皇族园林,根本不会有人胆敢进入这里。所以,面对空荡荡的圆明园,只留下几十个技勇太监守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等级分明的清王朝,怎么会给一个太监立碑呢?
有专家认为,当时军队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圆明园里。那么,技勇太监得知了这个消息,逃离圆明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这群技勇太监,在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以后,进行了最后的一次抵抗。
以八品首领任亮带领的二十几名技勇太监,在10月6日孤独地守卫着圆明园。突然,有太监报告,贤良门外有马匹走动,还有火光。首领任亮便集合了所有的技勇太监,拿着手中简陋的武器,埋伏在贤良门附近,准备与入侵者正面开战。
在不了解对方实力的情况下,这二十几名技勇太监与法军勇敢战斗。受到技勇太监的猛烈抵抗后,法军司令孟托邦便一声令下,派身手敏捷的士兵,集中火力打击伏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区二十几人的技勇太监几分钟之内,全都英勇殉难了。
检查死亡士兵的时候,法国人这才惊讶地发现,偌大的圆明园,只有这二十几个人在守卫,而且全都是年轻的小太监,在法军的随行日记中,都曾经称技勇太监的这次抵抗,“称得上是一次壮举”。
根据传统,任亮这种级别的首领太监,不可能记入任何大型的文献资料。也幸亏有这块石碑,任亮这些技勇太监的壮举,得以重现于世,昭示后人。
原标题:等级分明的清王朝,怎么会给一个太监立碑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