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婚书:婚姻自古就是一种契约
09-21 07:08:45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在古代,男女结婚也有法律凭据,不过那时不叫结婚证,而称为婚书。不同的是,现在的结婚证是结婚前才领取的,而古代的婚书,早在订婚时就已经签立了。

1.jpg

婚书在我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是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这份婚书分正书和别纸,正书是男方家庭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和女方家庭允诺的答婚书,内容多为虚话套话客气话;别纸才是婚书的主体,分别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婚书一旦缔结,既得到民间的认可,也具有了法律效力。

2.jpg

但如果要追溯婚书最早的历史,就不一定是从我们如今看到的唐代婚书算起了,早在《周礼》中就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说明周朝就已经有婚书出现了。当时的婚书是写在竹简或木椟上,男女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婚姻的凭证和依据。

传统婚书是与“六礼”相对应的书面表达形式,也被称为礼书,并非一次完成。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但是,“六礼”太过繁复,普通百姓结个婚可操办不起,因此在秦汉之后的平民阶层适当简化了“六礼”。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礼》中将其精简为 纳采、纳征和亲迎三礼,即保留了这几个重要婚书的产生环节。

宋代大家辈出,婚书这么重要的文书当然也是秀一把的大舞台。宋人的婚书正文为四六文,文体典雅,辞令优美,大量用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实用礼书,更是成为了文学作品,简直可以出一本《满分婚书大全》。

宋代婚书形式上多为叠幅形式,叠三幅为一封,是晚唐宋时书启叠褚之风的体现,《翰墨全书》中就记录了一套婚书,了解一下:

3.jpg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对婚书的记载非常详细:“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婚书依照男左女右格式,分别写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以及祖宗三代名号等。可见古人对婚书是非常重视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毁约的事还是常常发生。凌濛初《拍案惊奇》第十卷《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里就讲到了一个毁约的故事,金朝奉将女儿许聘给秀才韩师愈后,又嫌韩师愈家庭贫寒而欲毁婚。韩师愈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求郡太守明断。太守便以婚书可查,聘礼已收,证据确凿为由,将金家女儿断给了韩师愈。

上面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婚书的严肃性和具有的法律效力,但也暴露了女方在古代婚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事实正是这样,婚书一旦订立,女方就没有了毁约权。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女方仅仅毁约而没有许婚他人,官府要杖责女方六十大板,依然维护原来婚约;女方解除婚约而且别许他人的,要杖责一百;如果女方别许他人且已经成婚者,得服一年半劳役。”但对男方就不同了,男方要想解除婚约,只要提请官府,放弃聘礼就行了。虽然放弃聘礼也算是一种惩罚,但充其量不过是点经济损失,不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婚书到明清之后就简化了许多,清朝的婚书“鸾书凤笺 ”被称为“龙凤帖”、“鸳鸯礼书”,上面写有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礼,以及行礼的吉日吉时等等。

清朝的婚书都比较大,像奏折一样折叠收藏在A4纸大小的文件夹里,代表性的《鸳鸯礼书》是一张宣纸,长达1.1米,大部分内容均是图画,此外还有两行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4.webp.jpg

清代《鸳鸯礼书》局部

5.webp.jpg

清代的鸾书凤笺

无论是古代的婚书,还是现在的结婚证,都只是一种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夫妻要想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还要互相尊重,忠诚守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和谐美满,家庭幸福安康。 

来源:牛城晚报、郑州日报、光明网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