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板凳都是肥的,人影都是香的”: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夜市?
10-06 20:13:23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2018 年盛夏,一部美食纪录片上线后,颇获好评。这部纪录片,即是《人生一串》。

QQ截图20181006202119.jpg

人生一串中有一句经典的词:「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640 (4).gif

有不少网友表示,《人生一串》才是大陆版的“深夜食堂”。

而当我们从中提取出美食、夜晚、市井、人生故事这样几个关键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不只是在影视圈,而且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夜生活中,大排档、烧烤摊已然很大程度上置换了夜市的位置。

夜市,说起来也更像是某座城市的旅游名片,伴随各地城市治理的推进,夜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退场,成为夜间“美食一条街”的概念化存在。

QQ截图20181006202101.jpg

QQ截图20181006202041.jpg

香港“最负盛名的”庙街夜市,落地在水泥高楼大厦夹道和以贩卖食物为主的一条街式的摆摊方式,是很多夜市的现状写照

虽然是一个永恒的“物理空间的乐趣”,但夜市的单一化“祛魅”,正突现了它自诞生以来、在自身历史中所丧失的东西。

生活新鲜感与鬼神异物之专属意象

中华历史上光彩夺目的唐代,是夜市(唐时称“夜肆”)得以产生的滥觞。

突破当时各种各样的城管条例和市场交易时间、地盘的制约,是史上初代夜市爱好者们享受一种崭新的生活新鲜感的源泉。

彼时,唐朝政府规定,一旦入夜,任何人不得在街上行走,违令者定罪发落。

世纪之交,一部以女性意识为叙事中心的古典题材电视剧——《大明宫词》,赋予了初唐的夜市以浪漫化的戏剧描摹,而尽管唐朝的“夜肆”确乎只向有地位的权贵阶层开放,剧中的情节却与千年前的历史事实有实际上的出入。

“夜肆”,固然是唐人寻求前朝“生活范式之外的生活方式”,但却不等同于夜市。

640 (3).gif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初遇薛绍的惊艳一幕

当时的都城长安,商业繁盛;从唐中期起,商业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开始越出两市(交易区),渗入坊(住宅区)间。

如颁政坊有馄饨店,长兴坊有毕罗(抓饭)店,胜兴坊有推小车卖蒸饼的,辅兴坊有卖胡麻饼的,水昌坊有茶肆……五湖四海,应有尽有。

后来,坊间的店铺又逐渐冲破了时间的限制,务本坊西门率先出现了“鬼市”。

正是唐代的“鬼市”,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夜市”的雏形与发端,一个各种奇闻逸事、神鬼之说的催生地。近年专注“狄仁杰系列”的徐克导演,2010 年就将“鬼市”征用到了“东方奇幻”世界的搭建之中。

QQ截图20181006202014.jpg

鬼市是古代宵禁制度的产物,人们在凌晨三四点钟避开守卫到达秘密的指定地点,进行买卖交易一些白天里不能出售的东西

唐人对新兴的“鬼市”也是充满载入史册的自觉,一位无名氏的《辇下岁时记·鬼市辇》记载云:

俗说务本坊西门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又或月夜闻鬼吟。

另一本署名郑熊的《番禺杂记·鬼市》云:

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

129954264_15370592866491n.jpg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剧照鬼市是该片的八大场景之一,影片对其设定是“一个只要有钱,什么都买得到的神秘存在”,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开成年间(836-840),唐文宗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

然而,追求生活趣味的富有市民们对夜市的需求旺盛,因此它仍在发展,以至崇仁坊“尽夜喧呼,灯火不绝。”

640 (1).gif

唐朝人对“夜肆”喜爱有加,“夜肆”不但是他们升华生活情调的调剂品,也充当了时代记录者的唐朝诗人们争相吟咏的绝佳素材。

中唐诗人王建有诗云: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诗人薛逢更加生动地写道: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129954264_15370589190981n.jpg

此外,伴随夜市雏形的出现,灯式广告成为“唐”和“五代”以后酒楼、饭店、茶馆等招幌广告的一种新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

全民文艺生活聚集地

不同于唐代夜市只出现在少数商业繁盛区,且多限于供达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宋代的夜市消费主体扩延至社会各个层次,是真正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

129954264_15370588965321n.jpg

北宋年间生活富裕的小市民阶层休闲方式繁多,晚上他们会前往夜市斗茶、填词作画

北宋汴京艺术品市场有时在凌晨三点出市,被誉为“吃货梦华录”的《东京梦华录》卷二之《潘楼东街巷》曰:

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鬼市”,仍是夜市。

“坊巷桥市,皆有肉案”;“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北宋的夜市,以食物为主的商品种类繁多且有季节差异;既有商铺,也有流动商贩。 

640 (2).gif

当时的东京,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不夜城,有“店铺夜市不可细数”之说。

时人孟元老在记述东京开封府城的风俗人情的著作《东京梦华录》中细致生动、饱含赞赏地记录道: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夜市,在交易的形式和时间上更加自由,有的商贩通宵买卖,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车担浮铺与顶盘担架是夜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640 (2).gif

在临安城夜市各处,总有几家有名的小吃或买卖;读书人或手艺人,在夜市也总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在冬天,临安城的夜市照样很热闹。

129954264_15370588447591n.jpg

南宋夜市上的幻术演出,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宋代的夜市“一切都充满了文化情调,但又不失其商业性,二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是中国古代城市夜市历史中最具光彩的一篇。

“负罪的愉悦”

夜市与夜市文化的断裂之处,发生在“元”代这一异域文明统治之下的历史时段。

而明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见一些元代旧臣落魄贵族生活无着落,白天变卖东西不方便,就命设“黑市”便于交易。 

据明人记载,明代的“黑市”一般日落开张,也不点灯,买卖双方在暗中交易,难免有欺诈行为。

而到了晚明嘉靖年间,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盛赞临安夜市秩序良好:“篝灯交易,识别钱真伪,纤毫莫欺。”

129954264_15370588144411n.jpg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其俗以夜中为市”

清代江南地区,夜市盛行。上海吴淞附近的“鬼市”颇负盛名,清中晚期后,很多地方自发形成“鬼市”。

“鬼市”包罗万象,字画、陶瓷、家具、文房四宝、铜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旧书旧报、钱币、鼻烟壶、香炉、紫砂、象牙雕、连环画、烟标、火花等,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129954264_15370587508601n.jpg

清·徐扬的《姑苏繁华图》

王韬在文中写到“烟户数千家,其俗以夜中为市。日间,多闭户高眠……一至上灯,百事俱举,贩瓜卖菜者麋集。”

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羊城夜市图》,形神毕肖地刻画了广州夜市的局部和围观景象,是研究清朝夜市文化的重要史料。

129954264_15370587240221n.jpg

清·郎世宁《羊城夜市图》

图中有小贩、船工、街头摊位和照明灯具等,画面中贩夫走卒、士大夫、小书童们浮生若梦、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简直不能更脱俗。 

129954264_15370586543471n.jpg

1751 年,北京前门地区的商业环境

解放前后,我国夜市的规模溃散;改革开放前后,夜市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才开始兴起和复苏;而在今天,“夜市”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和词汇被使用。

781f4a97gy1fvb6my08kxj20qh0gttdp.jpg

广西南宁,中山路夜市

尽管在我国的东西南北中——云南西双版纳、四川峨眉山、浙江温州、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浩特、辽宁沈阳……——夜市可谓是遍地开花、司空见惯。

比如,对于湖南常德人来说,没有宵夜的夏天就是不完整的。常德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椒,长达两公里的河街夜市,一大特点就是辣,只是以辣椒为主的美食就有火烧辣椒、糌辣椒、油炸辣椒、剁辣椒、白辣椒、酸辣椒等十几种;

而被誉为“中国夜市的鼻祖”开封夜市,北宋年间,已经开始了合法化经营。有人形容开封如今的夜市是“天上星,头顶灯,身边炉灶,四周人声,连板凳都是肥的,连人影都是香的”;

夜幕里的重庆,则是“一座沸腾在火锅热气里的城市”;

129954264_15370586296521n.jpg

夜市,最适合于展开一个逃离日常的突发奇想,同时又是另一种平凡的日常。这里聚集了市民们的吃喝玩乐和烟火人生,是这俗世最该有的模样。

原标题:“板凳都是肥的,人影都是香的”: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夜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