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人民日报援引香港明报的消息称,笔名为“金庸”的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在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从1955年开始创作小说,至1972年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全中国的70后、80后,基本上都能背下这14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因为它们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与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是中国小说界当仁不让的“第一IP”。
优秀的小说作品,给金庸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粉丝和财富。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说过,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金庸早期的收入主要靠在报纸上连载小说赚取稿费。在他封笔后,陆续开始将小说整理成册出版,版税成为一笔巨大财富。
早期的版税收入虽难以查据,但金庸小说经久不衰,历经三、四十年仍在不断再版发行。2010年,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结集出版,金庸版税收入350万元;2016年,第十届作家榜上,金庸名列17位,版税收入为850万元。
此时距离金庸封笔已过去了整整44年,还能赚取高达850万元的版税,“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此外,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众多人物,也是不折不扣的“IP提款机”。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作品拍一部火一部,此后内地又掀起一轮金庸作品翻拍热,仅《笑傲江湖》就拍了三遍,而每一次翻拍,都会有一笔版权费进入金庸的账户。
哪怕不是直接翻拍小说,仅仅是用一下小说里面出现过的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电影中的“降龙十八掌”还有“九阳神功”,都是出自金庸的小说,周星驰为此主动找到金庸,表示要给金庸6万元的版权费,虽然金庸表示电影可以免费使用名字,但在周星驰的坚持下,最后还是收下了这笔“版权费”。
虽然小说版税和IP版权收入已经是相当客观的财富了,但真正让金庸成为亿万富豪的,还是靠他自己的经营能力。
大多数金庸迷只知道金庸是一个武侠小说家,其实,金庸还是香港著名报纸《明报》的创办人。
1959年,在靠写武侠小说攒下第一桶金的金庸,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创办了《明报》。
《明报》创办之初,资本仅10万元港币,发行量十分惨淡,金庸硬是靠着在报纸上连载《神雕侠侣》,积累了大批忠实读者。在报纸逐渐走上正轨后,金庸开始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又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香港《资本》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金庸以12亿资产列第64位。
回顾金庸的一生,他的成功全靠他的笔头,无论是开始的小报记者、编辑,再到小说家、电影编剧,最后到报纸老板、传媒大亨,他的成功都和他的文字有莫大关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