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足、口感好、易储存的柚子本该是冬天备受青睐的水果之一,然而记者走访我市部分蜜柚基地、商超及农贸市场发现,柚子在批发环节卖不动,在零售市场价高断货。同时,外地柚子尤其福建柚子又占据重庆大部分市场。
缘何柚子市场会出现这些“怪象”?又该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记者近日进行多方市场调查。
商家不惜亏本甩卖
在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商铺的店里都堆满鲜柚子,且不少商铺的柚子甚至堆到门口的过道上。
“生意不好做呀,前些天刚刚1.8元/斤进货的柚子,现在1.5元/斤卖出去就不错了。”从事柚子批发生意的一位老板抱怨道,甚至拿出刚刚交易完的单据作为凭证。且场内不少柚商也反映,本是时令水果,柚子却卖不动。
有着20年批发经历的柚商张老板告诉记者,今年柚子的进货价比往年都要贵,农户基本提价了2-3角/斤,导致批发商比较被动,要是批发价格随着进货成本提高一些,老顾客们又不愿意接受,要是不提价,自己就要亏本销售,真是进退两难。
为了保证利润和销量,不少柚商想方设法压低成本,除不惜亏本卖柚子外,还挖掘周边的零售客户,增加送货上门等服务。
价高货少 超市索性撤柜
按照常理,批发商既然在亏本售卖柚子,那零售终端的消费者当然就能享受价廉物美的产品。而奇怪的是,市场现状并非如此。
记者走访部分农贸市场、水果店了解到,一般的柚子价格都在每斤2.8元—3元,部分超市的柚子价格更在4元/斤以上,其中福建产的红心蜜柚价格甚至高达5.9元/斤—9.9元/斤。不少消费者直呼,今年柚价远超往年。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不仅售价偏高,且有个别超市在一段时间内并无柚子售卖。渝北区一超市负责人解释说,由于进货成本增加,销量一般,为此超市一直在削减进货量,并从上周开始其索性直接撤走柚子货架。对此,不少消费者纷纷感慨:“怎么到季反而买不到物美价廉的柚子?”
“小年”减产导致市场失衡
缘何柚子市场上想卖卖不动,想买难买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柚子多以福建柚子为主,但由于2018年是柚子的“小年”,因此柚子产量相比往年大大减少。而我市柚子产量降幅在30%以上,直接导致收成下降10%-20%,福建柚子更是降幅在50%以上,生产环节大减产的客观因素,直接导致柚子高价上市,延伸引发了批发和零售市场的怪现象。
在菜园坝市场经营柚子批发的李女士表示,近日不少农户调高进购价,蜜柚一斤上涨2—3角钱,其他品类也基本在2角以上。目前稍微好点的品种,进购价都要1.5元/斤,同比上涨1倍左右。这种行情为农户创造了绝对话语权。
同时,“怪象”另一原因,与2017年柚子大卖行情密切相关。那年柚子市场火爆,导致各大批发商加大采购量,而2018年生产环节的大减产又引发经销商之间的“抢货战”,进一步压缩批发商的利润空间。
从品牌加工等方面突围
在人和农贸市场附近一家水果店,福建柚子堆积如山,吸引一波波消费者驻足挑选。“现在一天就要出手500斤福建柚子。”盘溪水果批发市场一王姓商贩称。
随后,记者在永辉、重百、新世纪等商超观察到,福建三和蜜柚价格在5.58—5.98元/斤之间,山西的黄心柚每斤更是卖到6元多,它们多以塑料口袋或布袋精心包装,而本地蜜柚价格大多在2元/斤上下波动,且多以渔网袋包裹。然而,价格低廉的本地柚却少有消费者挑选,这是为什么?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从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上综合考量,重庆大部分蜜柚在产量、水分、个头上都难与福建柚相比;科技化程度低、包装差、营销落后是制约本地柚产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本地柚从生产、管理、销售、加工、品牌包装五大面全需改进。
首先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道路,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提升本土柚子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其次,管理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严控农药、化肥等用量,精耕细作,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以成为名优品牌;同时,运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蜜柚线上网络订购,线下同观光休闲采摘结合的模式,多条腿走路。
“还要大力发展柚子深加工产业。”有着20多年的水果经销商李斌说,我市的地产名柚不少,比如梁平柚子,除了好吃,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深加工产业的发达。其通过当地的加工企业,开发出果胶、果肉饮料等多种产品,价格比鲜果多出几倍,不仅解决了销路,更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