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每天2万步,清晨到凌晨,上万次敲门……她是疫情防控中的女战士
02-24 13:48:4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2020年,对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危旧房变新房!年初,社区488户居民房屋综合整治全部完成,居民陆续搬进新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淡了乔迁喜庆。

13.jpg

一声令下,使命必达。为了阻止疫情的扩散,已经艰辛奋战了一年的社区干部,在谢兰的带领下,又纷纷请战,冲刺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而且,谢兰的队伍更加庞大,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们,以及很多社区群众,纷纷加入战“疫”,“疫情不散,我们不退。”谢兰如是说。

超强大脑,她心里有本“防疫台账”

谢兰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也是地道的邢家桥人。当社区干部10多年来,辖区4000余户家庭10000多名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在她脑海里都有清晰的数据。社区居民都说谢书记有个超强大脑,上至老年人下至几岁小孩儿,她都认识,芝麻大的小事,也不会忘。

疫情发生以来,谢兰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工作同志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实行“七包一”(街道领导、驻居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代表、网格员)管控措施,全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吴二妹,我刚去过你爸爸家,他说一切都好,让你安心在家。”2月7日,谢兰带着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摸排。摸排完成后,她不急着走,而是站在门外聊了几句。为啥要聊?谢兰说,吴二妹叫吴燕,平时经常去探望同住一个社区的老父亲。疫情当前,为了让吴燕少出门,所以社区干部们走访时,就会专门把老人的情况告诉吴燕,让她安心。

12.jpg

“对辖区居民、商户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登记走访情况。对未排查到的家庭,采取电话、多次上门走访的方式,直至取得联系。”从大年三十,谢兰和同事们连续奋战至今。早上六七点钟到社区,有时候熬更守夜制作宣传表格到凌晨两点,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一栋栋楼,一层层,一户户排查,上万次敲门……谢兰说,数字的台账记录防疫信息,社区干部心里的“台账”记录每位居民关心的事。把他们关心的事解决好,防疫工作才能做扎实。

“邢家桥社区有4500多户居民、670个门面、1个农贸市场、4个生活超市,每个数字后面都是具体的人。做好人的工作,才能做好防疫工作。”谢兰说。

创新方法,传帮带逐渐转变老年人观念

“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高音喇叭、宣传横幅、宣传单,连续多天,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介向居民们传递着防疫知识,谢兰最关心也最担心的是辖区的老年人。邢家桥社区是两江新区直管区域内最早建成的安置房小区,约40%的居住人口为老年人。

11.jpg

“社区内老年茶馆、麻将馆较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更易感染。从入户第一天起,社区便加强了此类场所的宣传排查。”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接受信息的途径有限,疫情当前,不是人人都能引起重视。谢兰说,为了做好老年人的宣传,社区特别针对老年人生活习性,制作《给老年朋友的一封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们传递信息。

“我没病,不戴口罩没得事……”在劝离劝退人群的时候,今年70岁的李爷爷,是个犟脾气,他始终坚信自己不会得病,也不戴口罩出门。部分心疼谢书记的居民常常劝阻谢书记:“那个李老头,固执得很,你不要在他身上耗费精力。你自己做完手术都没好好休息一天,综合整治才告一段落,你硬是不要命了。”

“他犟,说明我们社区干部对他思想工作还没彻底做通。”谢兰也“犟”,一根筋,多次上门给李爷爷做工作,一说就是几十分钟,嗓子都说干了。“少一分感染风险,社区就多一份平安。”谢兰带着社区干部们一次次的上门,制定一对一监管机制,先通过对李爷爷家人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再通过家人传、帮、带逐渐改变了其观念。如今,家人出门扔垃圾,李爷爷还不忘叮嘱声:“把口罩戴起哦。”

“百变超人”,哪里缺岗她火速顶上

说话语速超快,走路带风……谢兰做事麻利,是一位风风火火的女汉子。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从拉网式排查,到防疫宣教,到联防联控,谢兰好似“百变超人”,哪里缺岗,她火速顶上。

“在社区整治时,很多志愿者挺身而出,这一次抗疫,辖区120余志愿者主动请缨。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0来岁,大家挨家挨户排查,见不到人誓不罢休。”抗疫期间,谢兰最惦记的还是辖区的弱势群体,低保户、残疾人、独居老人……他们的一日三餐能否得到保障?

“我们成立20多人的网格队伍,也是我们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每天把服务送到家。买菜、订餐,有任何需求,我们都会一一满足。保证他们不饿着,不冻着,在家好好的。”辖区低保户肖军(化名),智力残疾,与91岁母亲居住在一起,为保障二人防疫期间生活状况,谢兰变身“跑腿帮”,每天上门查看情况,为他们代买代购生活用品。

“谢书记,我们‘关’了好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啊,我熬不住了。”6日傍晚,社区陈婆婆给谢兰打来电话。陈婆婆说,在家看电视看得眼花,睡觉睡得脑壳痛,实在不知道在家干什么了,很无聊。虽然是小小的抱怨,但谢兰记在了心上,立马从社区办公室出来,戴上口罩,上楼去找陈婆婆,瞬间变身“陪聊”。

“他们这个时候可能就是需要找人聊聊天,我们入户做工作,陪他们吹吹龙门阵,摆摆现在的疫情,翻出权威部门的报道给他们看看,告诉他们现在抗疫防控形势。道理说通了,他们也就明白了。”谢兰说,为了让辖区居民足不出户了解社区防疫动态,社区划分10多个网格并组建微信群,有了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居民们足不出户都能知晓,让他们心安。

14.jpg

“比起家人,社区现在更需要我们”

今年大年三十,这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难以一家团圆的日子,对于谢兰而言,是她不在家吃团年饭的第18个年头。

扎根社区的第18个年头,谢兰聊起邢家桥社区的情况,一清二楚,可对于家里的情况,她却没什么数。18年来,每年的年三十,她从未在家吃过一顿团年饭。

“老公也在基层一线,每年年三十都要值守。以前女儿还小的时候,年三十那天,基本上都是把她‘寄存’在亲戚家,我们夫妻俩等下班了再去把她接回家。”

后来,谢兰的女儿也成了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她开始理解父母,在她看来,父母并不是狠心丢下她,不陪伴她,而是为了更多家庭能平安团圆而选择负重前行。

这个年三十,谢兰和老公、女儿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至今未休息过一天,更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小孩。谢兰说,4岁的外孙重复着女儿的童年,这个春节依旧过着“寄存”的生活。

“我们不是最困难的。”谢兰说,同样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的社区主任许光静,每天走得脚起泡,哪怕一瘸一拐也要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她的儿子读高中,可寒假期间她没有一天管过儿子的学习;社区老书记邓美清,儿子工伤卧床不起,儿媳只能独自照顾刚出生的孩子;社区还有两位干部春节原本计划到外地度假,接到工作通知后,毫不犹豫退票返岗……大家都放弃了休假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工作。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我相信大家团结一致,一定会赶走病毒。”谢兰目光坚毅,好似一位钢铁战士。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