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消息,川渝两省市《协同加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日前开始正式执行。按照备忘录内容,川渝两地将从疫情信息动态互通共享、人员流动互认互通、共保物资运输车辆通行等8个方面,全面建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社会协同治理能力。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川渝联动布局意义重大,具体联动方面,建议着力四个方面。
作为城市发展及产业规划领域的专家,戴德梁行重庆公司总经理魏晓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开展公卫应急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成渝都市圈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很有意义。
“我们团队分析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湖北、四川、重庆三省医疗设施配备接近,与非典时期的香港配置水平基本持平。” 魏晓龙说,通常床位配比率反应了一个地区的医疗承载力,研究发现, 重庆、四川、湖北的床位配比率自2008年开始逐年增长,目前约为0.48%,接近非典时期的香港水平(注:床位配比率=城市总床位数/城市总人口*100%,香港床位配比率长期稳定在0.5%左右)。
魏晓龙
与此同时,重庆、四川医护人员配比率基本持平约为0.88%。相比香港医护人员配比率1.0%以上,还要较大的空间。(注:医护人员配比率=城市医护工作者人数/城市总人口*100%)。
魏晓龙解释,这说明了重庆、四川两地除了进一步提升病床和医护人员的规模,同时做好方舱医院、隔离点的提前规划外,两地联动开展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成渝都市圈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实力最强的区域。公共安全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构建统一协调的应急体系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良好对策。”魏晓龙认为,就长期联动布局而言,由于成渝城市群呈网络化均匀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应加强成渝间中小型城市的交通联系,完善交通网络,以交通为导向建立便利的居住、生活、工作配套体系,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和一系列“大城市”病的发生;
二是结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站在城市群统筹协调的高度规划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及生产机构布局,在疫情发生时能快速统筹调动资源,提升抗疫效率,同时避免单个布局造成的日常资源闲置和浪费;
三是在城市群层面建立“医疗大数据共享管理机制”,方便共享成渝城市群人口病例信息、健康管理信息等,更便于统筹协调和管理;
四是推动区域应急产业的发展,川渝地区自然灾害相对频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建议适当布局应急产业园,联动发展以实现技术升级和物资储备。
魏晓龙补充表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多城市的人口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了快速升级,人口百万级、千万级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是对超大城市的治理水平的一次考验,相信也会大幅度提升我国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