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山水相近,人文风貌各具特色,一直以来备受各地游客欢迎。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持续推进,也为两地文旅产业带来了机遇。日前,重庆市旅游商会与四川省旅游业商会两会联动,深入探讨推进成渝两地文旅产品体系的建设与推广,签订了《携手推进成渝两地文旅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响应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成渝融合发展,将为两地文旅产业带来哪些利好?两地企业又应如何把握机遇呢?
川渝达成文旅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议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底,首届“成渝旅游共享发展合作”系列活动就已启动,推介了首批成渝两地24条互为旅游目的地精品线路。当时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建成渝两地旅游宣传联盟,资源与客流相互融合共享,打造面向全国的经典线路,达成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增量、拉动当地政府旅游经济,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文化。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据悉,此次《携手推进成渝两地文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签订,将进一步加深成渝两地文旅经济发展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地将加强区域文旅经济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助推“川渝”双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协议中,双方就旅游资源共享、增加旅游交流合作、整合景区、酒店等业态资源、加强旅游信息交流互换、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重庆市旅游商会会长刘放指出,成渝两地作为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资源、地域特色、美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将利用在地区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的独特优势,发挥“沟通、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基本功能,整合行业商会、专业分会等职能和作用,共同推进成渝两地文旅产品体系建设与推广。
后期重庆市旅游商会将与四川省旅游业商会就两地旅游项目投资、文旅产品、路线开发、地域文化挖掘等方面进行深挖细掘,以共同推动旅游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这意味着,两地在政策端方面已达成共识,将助推川渝文旅经济走向融合发展。
部分地区已推出联合旅游线路
实际上,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大背景下,已有部分地区采取了实际行动。
长江三峡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名片,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乘三峡游轮。4月12日,借助三峡地区独特的景观资源,巫山、奉节推出了“奇幻壮丽 两峡一峰”三峡精华短途游船产品。这一短途游产品实现了跨区域、跨领域、跨体质的商业合作模式,由巫山县旅发集团和奉节县赤甲集团发挥景区优势,四川和重庆的旅行商拓客引流,将三峡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加强了三峡区域联动,助力三峡旅游产业回暖复苏。据悉,该旅游产品将在5月1日正式启航。
潼南地处重庆、成都两座国家级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交汇点,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心,涪江中游。4月16日,潼南区举行了遂潼两地文旅资源联合推介会,两地争取将景点连成线、景区形成面。目前,双方正在加快推动“泛涪江流域文化”品牌共建,联合打造文艺精品,联办文化活动;立足两地名优特产,联合开发一批文创旅游商品和特色美食;依托涪江沿江旅游大通道,共同打造巴蜀文化传承融汇精品示范区。
双方联合推出了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包括整合两地沿涪江流域文旅资源和产品,推出的“涪江风情游”线路;遂宁广德寺、卓筒井、宝梵壁画及潼南杨闇公故里、大佛寺等景区在内的名胜古迹游线路。
两地居民还可共享旅游资源,例如潼南区游客可凭身份证免票游览遂宁广德景区和灵泉景区;遂宁市民也可潼南畅游杨闇公故里、双江古镇两个国家4A级景区等。
除了巫山、奉节,遂宁、潼南,川渝还有不少地区也正在推进文旅融合。
作为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内江市推出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项目——“内江万达文化旅游小镇”,主攻夜间经济。而同为旅游大区的武隆和乐山两地政府也展开了深入交流,就共组文旅联盟、共办节会赛事、共树文旅品牌、共建旅游线路等提出深化合作需求及意向,并签订了文化旅游合作协议。
两地可围绕吃住行购深度联动
对于成渝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重庆中旅集团总经理廖伟告诉记者:“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两地推进文旅经济一体化发展,意味着两地文旅市场将结束无序竞争的局面,有利于规范宣传和形成品牌相应,进而实现文旅产业1+1>2的效果。”
他指出,重庆的立体山水、夜景、抗战文化等都独特景观和人文风貌,与四川的川西平原、休闲文化等优势资源,具有差异化和优势互补的特点。两地的公交、高铁、公路、航空等四通八达,一旦实现了交通卡互通、交通结算方式互通,将更利于成渝两地居民互动。甚至在营销模式上,成渝两地景区、餐饮、住宿等还可以进一步联动,推出套票优惠、赠送礼品等,刺激消费需求,带动吃住行购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文旅行业按下了“暂停键”。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稳步推进,旅游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破局”呢?
重庆森林国旅相关负责人刘铭表示,成渝关系一向密切,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出后更是迎来利好。“人们对于文旅的需求仍在,一旦疫情好转,有可能会出现补偿性消费。现阶段旅游企业应该做好内功,立足于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文旅资源,做好区域联动、线路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同时借助互联网整合资源,打通流量通道;借助行业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廖伟则认为,在这一时期,文旅行业受到了一定冲击,尽管政策端向好,但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有不小的考验,需转型“求生”。例如在展示方式上,可以向线上发展,可通过游记攻略、VR展示、视频直播的形式积累粉丝,为疫情后做准备;旅行社利用线下网店和客源积淀等优势,延伸至川渝文旅产品销售等非旅游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