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讲好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懈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市委网信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组织开展《山清水秀•绿动巴渝》网络媒体主题采访,重点报道各区县、各部门创新思路、现实路径、具体成效,发掘一批政府主导推动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上游新闻特推出“山清水秀•绿动巴渝”系列报道。
“不肯皎然争蜡雪,只将孤艳付幽香。”重庆北碚区静观镇被誉为“中国蜡梅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自21世纪初期以来,全力发展“蜡梅+”、“花木+”富民乡村产业,全面集成蜡梅等花木种植栽培、产学研究、品牌营销、带动农户等各个方面。
6月1日,记者来到北碚区静观镇采访,发现静观镇的“蜡梅+”、“花木+”富民乡村产业已完成它的使命,依托生态景观优势,静观镇正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把富民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结合发展,融合出一条多元化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从前
土地耕种收入低,水土污染重
因为一支蜡梅,静观镇逐渐走向全国各地。
静观镇被誉为“中国蜡梅之乡”,蜡梅种植面积一万余亩地,占静观镇花木种植面积的25%。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静观镇的蜡梅并未得到静观人民的重视,蜡梅也仅仅稀疏地自由生长。
转折出现在90年代,政府、企业大力发展“蜡梅”、“蜡梅+”、“花木+”富民乡村产业,这一转折让静观镇的居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地喜笑开颜。年过半百的邓步益便是这场转折中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
指针回拨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地方经济,在政策、资金、能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下,静观镇发展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乡村企业。
在该类企业的大力发展下,当地水、土地、空气等自然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邓步益回忆:“我又不会技术、又不识字,没法外出务工,也去不了工厂务工,只能耕种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耕种就是我家的唯一来源”。
记者了解到,因当时水、土地、空气等自然资源受到了污染,系列污染将对耕种的农作物产量产生影响。而诸如邓步益一类的居民,只能采用大量的化肥等化学物质弥补污染损耗的产量。
曾几何时,为提升土地的产量,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前来“助阵”。相对应的,土壤耐药性增强,造成面源污染。不仅如此,“当时的稻谷、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并不值钱,仅仅只能解决一家人的基础生活,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只能靠平时做一些零活来填补。”邓步益感慨到。
据静观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概在1998年,在国家能源部、国土资源部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一次清理,巩固优势企业,对高污染、低技术、高能耗等企业关停、拆除。
此后,政府、企业开始新的探索发展之路。
现在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居民笑开颜
20世纪初期,静观镇便探索出一条富民乡村发展之路——发展蜡梅产业。
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静观镇鲜有蜡梅种植产业,它只被当作一种普通花卉,没人注意其经济价值,甚至还被厌恶。“那时,蜡梅一旦在耕种土地中出现,就会被我‘清除’,不然它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邓步益谈论到。
据悉,一位名叫邓远富的静观镇居民砍下蜡梅花枝,拉到北碚区街头和主城去售卖,换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这时静观镇的居民们才意识到,原来蜡梅还是个“稀罕货”。
渐渐地,每逢寒冬时节,梅香都会弥漫在主城区的大街小巷,与腊肉、香肠一起散发出迷人的味道——年味儿。
到2003年前后,静观镇蜡梅种植规模一度发展到2000多亩。2010年前后,静观镇蜡梅种植规模发展到5000多亩。
不过,花农很快发现,简单种植、初级售卖的蜡梅开始呈现同质化竞争的趋势,政府与花农们开始谋求突破路径。
“目前静观镇蜡梅种植规模已发展到10000多亩”,静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近年来,他们与西南大学合作,对蜡梅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先后开发出蜡梅香水、面膜、洁面皂等20多个品种;与中科院等机构合作,开发了蜡梅鲜切花礼盒、蜡梅精油、蜡梅护肤品、蜡梅冻干花、蜡梅桩头、蟠扎盆景等产品。
“我从2000年开始出租我承包的土地,并在林园中劳作。”邓步益告诉记者,2000年,他出租自家承包地并在园区劳作后,一家人的经济收入有了保证。现在妻子因年迈无法劳作,但邓步益一个月的收入近3000元。加上土地出租收入、园区合作社就业收入,一年的收入远比耕种强。
目前,邓步益所在劳作的丽庭精品蜡梅园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劳作岗位,还创造了新型合作模式,带动近百余户居民共同致富。
据丽庭精品蜡梅园创始人邓纪会介绍,她们园区创造了“市场+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科普+赋闲”新模式,为农户提供蜡梅及其他花材的优质品种、技术指导,低价购买农资,产品兜底收购等,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模式。
发展“蜡梅”、“蜡梅+”、“花木+”富民乡村产业后,花农、居民都已走上致富路,但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中,大量花农入局市场,市场渐渐凸显饱和状态,随之发展,总会供大于求,在此基础上未来该如何转型。
未来
发展乡村旅游,加速乡村振兴之路
对于如何转型,静观镇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我们除了通过蜡梅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还将从‘卖花木’向‘卖风景’转变,积极探索乡村旅游。”
以重庆鑫峰园林为例,该园林花木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品质较高,具备很强的观赏性,人们来到这里除了可以观赏,还可以在园林里休闲娱乐、度假散心等。除此之外,该园林还设计有科普区域,为深度挖掘花木盆景文化,拓展精品园的商业途径,提供了良好条件。
重庆鑫峰园林创始人傅建表示,以卖花木、卖风景、卖文化等多元化为一体的新模式,将会是花木园林行业的整体趋势。
此外,为了抓住机遇开发乡村游,静观镇一方面整治乡村风貌,在蜡梅、花木田间修筑道路,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从外地引来业主,建成多个集桩头盆景观赏、产品研发、文化科普培训功能于一体的蜡梅观赏园。
据悉,以蜡梅观赏旅游为核心,静观镇又先后建成山里院、陶花源、地科酒店、对山居等多家乡村园林酒店。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文化。当前,静观镇借助一枝蜡梅花,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基本形成了以“农+旅+文”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格局,彻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