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金融机构应当如何找到合适的发力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持续有效的助力?近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在员工内部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一年来,贵单位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信贷供给,开展银企对接、政策联动、信息互动,提高服务质效,在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拓宽抵质押范围、探索支持生猪产业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旺农贷’等产品为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此,对贵单位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这封来自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感谢信,不仅折射了地方政府对璧山工银优质金融服务的高度认可,更是该行以金融智慧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感谢信中提到的“旺农贷”产品,是璧山工银植根三农、践行农村金融服务、坚持创新的一个真实缩影,也是该行盘活涉农生物资产、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成功尝试,标志着该行支农惠农又添新模式。
时间回到去年9月,璧山工银“走乡进村,打通最后一公里”专题活动走访到偏远的河边镇。在与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对接中,该行了解到当地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璧山区健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因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和育肥猪存栏数,急需数百万元资金。因该合作社无法提供房产等传统抵押物,同时受生猪市场贷后管理难等因素的影响,合作社难以达到银行融资入门条件。
(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到生猪养殖场调查了解情况)
在全面分析合作社需求之后,璧山工银联动璧山供销合作联社、农业农村委、镇街政府等8部门,为合作社量身打造了专属服务方案,通过“信用贷款+生猪活体抵押增信+政府风险补偿”的“旺农贷”模式,在一周内率先发放了首笔“旺农贷”贷款280万元,成功突破现有传统抵质押物范围。据了解,这也是璧山地区首笔活体生猪抵押贷款。
“贷款下来后,养殖规模扩大了,出栏计划也可以轻松完成。”合作社经营者郭剑开心地说道,该笔贷款发放近半年,合作社已实现约2500头的生猪销售、实现收入900余万元,盈利55万元,稳定了10个工人的岗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自“旺农贷”业务推出半年来,璧山工银在其辖区内的贷款占比已超过56%。
(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生猪养殖基地)
据璧山工银相关负责人介绍,“旺农贷”以信用方式为主,根据“三农”客户的具体情况,酌情商定增信措施,产品结构为“银行+企业信用+政府风险补偿+农村产权增信”,“通过政银共同调查、政府风险补偿、扩大‘三农’抵押范围、政银共同做实贷后等方式,从产品模式、担保方式、风险分担机制、贷后管理进行大胆探索,解决长期困扰‘三农’融资难的缺乏固定资产、财务数据不规范、贷后管理难等难题。”
在该模式下,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中型农机农具、生猪等生物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林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库、塘、堰)经营权、农民在“三社”融合集体经营体中的股权、地上作物、生产资料定作物等均可纳入担保范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旺农贷”采取公允价值评估、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办理抵押、微信视频监控活体生猪现状、实地贷后联合检查、供销联社代理财务月度监管财务状况、防疫站生猪疫情月度监控的管理方式,解决生猪活体抵押和押品管理难题。在利率定价上,该产品也坚持惠农原则,“此次向健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的贷款定价为LPR加100BP,切实解决了客户融资成本高的难题。”璧山工银相关负责人说。
合作社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民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旺农贷”模式创新了风险分担机制与担保方式,而政府风险补偿和增信通过为“三农”贷款保驾护航,进一步增强了金融机构对合作社融资的信心和保障,有效打破了“三农”贷款瓶颈。璧山工银立足服务“三农”,在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创新试点和政策协同力度上,勇于走出新路,把控实质风险,“在战斗中学习”,在尽快破题“三农”贷款难上做出了成功尝试。
近年来,璧山工银紧紧围绕“农”字、“小”字扎实开展工作,坚持“立足县域、立足支农支小、立足基础金融服务、立足普惠金融”基本原则,牢记“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的市场定位,按照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着力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强化“支农、支小”工作,对璧山85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609户家庭农场、6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户经信委推荐客户等几乎所有涉农主体进行了全覆盖,通过走乡进村营销宣传,“三农”金融服务足迹遍布全区,获得越来越多的“三农”客户的欢迎。璧山工银以扎实有效的行动,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三农”金融业务的发展贡献了源源的金融动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