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APP,在家就能远程预约挂号;上传患者检查报告,三分钟生成放疗方案;通过手术机器人,肺部肿瘤切除精准到毫米;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筛查,肿瘤大小、位置实现快速诊断......你或许已经感受到,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健康生活。
“新AI、新时代、新起点”。6月4—5日,第二届中国智能肿瘤学大会在重庆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是国内首家以人工智能与肿瘤学交叉学科为基础的大型学术及科普论坛,旨在通过前沿学术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据介绍,大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主会场包含了主旨演讲、前沿分享等交流形式,分会场则开设了青年创新论坛、技术创新论坛、智能技术临床应用评估论坛等交流平台。整个大会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辅助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人工智能在各大肿瘤治疗的应用,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医院建设等多个方面。
6月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正式举行。开幕式后,人工智能与肿瘤学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和交流。此次大会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学中前沿应用成果的同时,突出分析和研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学中的总体发展水平和优先突破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影像学和病理学应用中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肿瘤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梳理我国在肿瘤人工智能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优势与劣势,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建议。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说,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对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作为目前医工交叉融合领域的热点研究,能够为医学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逐步改善就医的体验,推动医学更快速的发展。
以人工智能在肿瘤筛查的应用为例,它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筛查的效率。徐波教授介绍,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早期筛查中应用广泛。对于肺小结节的筛查,优化的人工智能软件读片判断效率比影像科医生更有优势,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对于CT的判读平均需要15分钟,而人工智能可能只需10秒。
而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中,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相对减少人为误差。以乳腺癌为例,在影像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对于乳腺癌亚型的诊断准确率达99%;在乳腺癌病理图像的分析中,深度学习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已达专家水平;在超声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乳腺病灶图像的物理学特征来鉴别良恶性结节。
“人工智能还可用于预测患者接受治疗后疗效评估,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徐波教授说,相关探索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有很多突破,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人工智能还在肿瘤治疗策略上有着许多应用。以手术为例,有些较为精密的手术会因手术视野的限制,手部的震颤等因素影响手术过程及效果。而手术机器人视野更加开阔,手术定位及操作更加精准,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创面出血量等。
“人工智能相当于医生的另一双手,另一只眼,帮助医生更好地、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提高早期筛查率,减少经济负担,缩短诊断时间,改善就诊体验。”徐波教授说。
徐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与欧美国家基本同步。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局限于眼前。人工智能目前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学的应用还如婴儿般嗷嗷待哺,包括智慧医院、大数据平台、病理组学、影像组学等技术的研发处于起步状态,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探索和研究。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