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1重庆市科协年会在江津双福新区正式开幕。本届年会以“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聚焦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切实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论坛上,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成为了院士专家聚焦的“关键词”。
本届年会由重庆市科协、中共江津区委、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重庆市农学会、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市电子学会、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江津区相关部门联合承办。
活动总体构架为“1+3+X”,即开幕式暨主论坛,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科普活动三个版块和其他配套活动,来自市内外的1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年会有关活动。
主论坛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城、蒋剑春,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俊龙分别做了《建筑设计创新与城市更新实践》、《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资源的发展机遇与应对策略》、《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能柔性制造大数据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主题报告。
江欢成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土木结构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大师。
作为主设计人,他设计了世界土木建筑史上罕见的80米超深沉井;作为结构设计负责人,他第一次成功地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作为设计总负责人,他设计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江欢成认为,重庆的立体地形,非常适合打造“天空城镇”。
“重庆的洪崖洞,以及立体的交通就是最典型的‘天空之城’,重庆非常适合建设‘天空之城’。” 江欢成说,重庆山水相融,有许多传统吊脚楼的设计经验,且基地好,风力小,地震烈度低,有很好的建设条件。此外,重庆有丰富的造桥经验,对于立体交通的建设有很大优势。
蒋剑春则表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目前仍以一次性能源为主。一次性能源消费占全球23.2%,在世界居首,可再生能源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此,他建议,推进结构型转型任重道远,由化石能源转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关键一子。
他介绍,以生物炭为例,在全球实施生物质炭,将降低30%~54%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作物产量提高率将达8.4%~15%。例如,我国每年产生10亿吨秸秆,30%可作为生物炭的生产资源,每年可固炭1.7亿吨,可减排二氧化碳6.3亿吨。
开幕式还举行了签约和授牌。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专家服务队与江津区科技局现场签约。“重庆市江津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正式授牌成立。
此外,同步举行了中国·重庆(江津)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大会暨2021重庆市科协年会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消费品产业发展论坛、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论坛等分论坛。年会还深入企业和相关中学校开展了企业青年科技人才专场报告会、“院士专家”科普讲座、无人机科普表演活动等科普活动。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