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从事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达6.6万家,同比增长8.2%。同时,近7成机构步入“互联网+”模式。
《报告》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效益水平稳步提升。据测算,2019年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13.2%,是2015年的2.6倍,平均营业收入318.2万元,同比增长4.0%。
《报告》认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创新主体、支撑创新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为39.7万家企业申请人提供代理服务,较上年增长16.0%;代理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18.4万件,占申请总量的84.5%。代理机构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占全部申请量的91.7%;代理地理标志注册申请1455件,代理率为95.8%;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4789件,代理率为57.6%。
《报告》还显示,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快速发展。2019年商标注册申请代理量排名前30家的代理机构中,20家左右以“互联网+”平台为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专利预警、分析咨询、文献翻译、知识产权维权证据收集等领域。部分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开始推出了线上精品课程。
深入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中的细分领域的服务机构不断涌现。例如,某软件开发公司利用熟悉芯片产业技术发展的优势,向知识产权领域拓展业务,为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机构提供本领域专利侵权分析咨询服务。
此外,知识产权服务业与金融业、信息产业、制造业互动日益频繁。例如,一些资产评估公司助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一些专利代理机构以预期服务收入作价入股服务对象,共同研发,形成高价值专利。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