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上游评论:“车顶维权”易处罚,“刹车失灵”谁来解?
04-20 13:03:39 来源:上游新闻

4月19日,2021上海车展首日的一起车主的过激维权事件,让特斯拉再陷舆论风波。一名特斯拉女车主身穿“刹车失灵”T恤爬上展台,站上车顶,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4月20日,上海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该女子处以行政拘留5日,其同伴也被行政警告。

无论维权女子的初衷和诉求是什么,从传出的视频看,她的言行显而易见触犯了法律。

在法治社会的当下,“谁闹谁有理”已成过往,“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唯一准则。对于警方的处理,公众理应给上海警方点个赞。

然而,对车主过激维权的行政处罚好下达,但特斯拉“刹车失灵”问题,解决起来就复杂了。汽车质量问题是极其专业、复杂的事,它不像“车顶过激维权”认定起来那么容易,是非立辨。

一般来说,处理普通产品质量纠纷并不复杂:双方举证,调解也罢,判决也好,最终都会有个结果。

汽车产品纠纷是个例外,首先是举证难。汽车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涉及极其专业、复杂的领域,必须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因此,消费者举证,需要支付极高成本。有的车主与汽车商因产品质量起纠纷后,光维权举证成本,就接近一辆汽车的价格。即使车主完成举证,还可能存在败诉的可能。

其次,是举证渠道问题。正如此次“车顶维权”一样,特斯拉表示愿意配合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全方位检测。毕竟,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机构,并不是哪一家企业可以左右的。但女车主的丈夫得到的相关方面的反馈是,“全国只有唯一一家车辆鉴定机构”。

在汽车行业,有的汽车品牌因个别工艺等问题,在产品检测鉴定过程中,可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也就难怪女车主的丈夫发出“难以信服”的质疑了。

再从维权时间成本来,通常汽车类产品纠纷要走的法律诉讼程序如下:法院立案、摇号指派第三方鉴定机构、召集双方见证取证、庭前会议、庭审,一审判决,双方均有可能不服判决进行上诉。走完整个流程,通常都是以“年”计算时间。车企等得起,多数车主等得起么?

退一步说,车主维权胜诉,证实“刹车失灵”,车企“该赔赔、该罚罚”,但这种个案赔偿,与一家车企的海量营收相比,算个啥?

现实中,此类汽车产品维权行为,鲜有公益诉讼等环节加入,基本上没有“车主维权成功,车企召回整批汽车”的案例。

因此,从维权开始,车主与车企之间,就是一场不在同一量级上的对抗。

女车主在上海车展“车顶维权”,早已不是首例搅动舆论的涉汽车产品纠纷的公共事件。此事之所以能立刻掀起舆论场的震动,与特斯拉本身的定位有关。毕竟,能成为特斯拉客户,至少在消费力层面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而这类人,正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公众也相信,类似特斯拉这样的跨国车企,处理投诉纠纷的渠道是完备的,但如果“态度很好,就是不办”“与用户沟通方式可能存在着一定问题”等情况一直存在,并让其愈演愈烈,下一次“车顶维权”的出现就不会太远。

若车企作出“珍惜每一个客户”“消费者是永远的核心”类似承诺,就尽量不要将客户推到对抗或诉讼的位置上。毕竟谁也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爬上车顶诉说自己的“不幸”,进而成为公众的谈资,更不愿意收下拘留5日的惩罚。

女车主“车顶维权”好处罚,但涉事车企的“刹车失灵”纠纷估计解决起来困难不少。但困难再大阻力再强,相关部门也得站起来,依法依规严查实办,给维权车主一个交代,更是给全国消费者一个交代。

“刹车失灵”不仅仅是经济赔偿问题,它事关行车安全和生命安全。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