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十五个世界献血日,今年的主题为是“为他人着想 捐献热血 分享生命”。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596.5万、采血量达2065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6%和5.2%。那么关于献血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献血的五大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献血可能传染疾病,比如乙肝或艾滋病
真相:“一人一针”很安全。
献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血液从人体血管内向外流出,在严格“一人一针”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下,参加无偿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更不会发生感染肝炎与艾滋病等现象。
误区2: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
真相:医院收取的费用是血液采集、检验、加工、储存、运输等成本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
公民临床用血所交的费用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格,献血者的爱心是无价的。但在血液的采集、检验、加工、储存、运输多环节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的成本。这些成本费需要用血者缴纳,收费标准由国家卫生、物价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全国统一。这就好比从江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一样。
误区3:献血会引起贫血
真相:只要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
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补充。按规定定期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的再生。
误区4:人献血后会失去很多白细胞,免疫力会下降
真相:献血不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了较大比例,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以一个健康成年人为例,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仅仅是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失去的白细胞1~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献血后人体的代谢会加快,从一定角度上来讲是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的。
误区5:直系亲属之间输血更能体现血脉亲情
真相: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能有生命危险。
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容易引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小儿、晚期肿瘤病人、年老体弱病人身上,这些病人的免疫力低下,输了亲属血液发生该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且死亡率超过90%。
◆无偿献血的注意事项
1、献血者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献血年龄在18周岁至55周岁之间,男性体重在50公斤及以上,女性体重在45公斤及以上。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3次以上)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
2、多久可以献一次血,一次可献多少?
献全血的间隔时间要达到6个月。在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上,全血捐献后6个月可以捐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后1个月可以捐献全血,捐献血小板后2周可以再次捐献血小板。
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全血一次可捐献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成分血一次可捐献1个治疗量(约为全血200毫升),最多可捐献2个治疗量(约为全血400毫升)。
3、献血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请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献血前一天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吃油腻、高蛋白食物,以清淡食品为主;必须进食,不要空腹献血。
4、O型血是万能血吗?
不是!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任何抗原,因此使用O型血的红细胞进行主侧配血试验时,的确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即只给受血者输注O型血红细胞是安全的。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因此使用O型血的血浆进行次侧配血试验,即给受血者(O型血除外)输注含O型血浆的血制品时,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溶血反应。
5、献血后如何“补血”?
专家提醒献血者,献血后宜多喝水,只要注意饮食的营养价值,有选择地进食,献血失掉的那部分血液很快就能恢复。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