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彭水新闻 > 正文
文化:彭水采丹史与“秦国首富”巴寡妇清
04-30 19:37:29 来源:彭水旅游


《史记·货殖列传》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耶?”

图源/网络,巴寡妇清与秦始皇

晋人徐广(352~410)注:“涪陵出丹。”(《后汉书·郡国志》)在全国1000多个县中,记产丹的地方只有两处,除了涪陵,便是谈指(今贵州境内)。

图/蚩尤九黎城 重返部落场景

2002年6月,在河南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的为丹砂书写。可见,商代就已有丹砂开采了。但丹砂开采的记载,见于周初,《逸周书·王会》有“卜人以丹砂”的记载,晋人孔晁注说:“卜人,西南之蛮,丹砂所出。”

《图经》则明确地说,“丹砂出自符(涪)陵山谷中”。汉代的涪陵,为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即位)所建,治所在今郁山,辖境遍及今酉阳、黔江、彭水、石柱南部、武隆东部,以及贵州思南以北的大片地方。东汉建安六年(201),从涪陵县将盛产丹砂的地方分出去,另置丹心县(今黔江)。三国时,丹兴县的丹砂已经衰减了,在今西阳、秀山直到湖南辰州、贵州铜仁等地发现新的矿床,于是有了丹兴县。将其地并入涪陵,但涪陵的采丹业,并未终止。直到唐宋,黔州的土产,不仅有朱砂,还有水银,而且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唐代诗人周在《送人尉黔中》诗中,有“宦俸请丹砂”句。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今p彭水县联合乡同心村走马岭发现一个叫“银洞子”的地方,洞外有烧制水银的罐子100多个,为彭水人烧制水银的遗物。

图/彭水郁山丹砂土

由于涪陵盛产丹砂,所以今乌江在《华阳国志·巴志》中作“丹涪水”,即浮运丹砂的水道。今贵州务川(亦为涪陵辖境)有大箐洞,为2000多年前采丹砂的遗址。据勘察,务川汞矿(丹砂)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30%(《贵州年鉴》1987年卷第188页)。由于务川古产丹秒,发源于务川注入乌江的洪渡河,当为“红渡河”;发源于黔江,在鹿角注入乌江的诸佛江,当为“朱涪江”。

丹砂的提取物水银(汞),为传统的尸体防腐剂,贵族棺中多灌水银。《后汉书·张传》“奢非晋文”,李贤等注引陆刿《邺中记》云:“永嘉末,盗发齐桓公墓,得水银池。”《南史》(卷四三《始兴简王传》)载:“萧鑑为益州刺史时,于州园地得古冢……以朱砂为阜,水银为池。”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第154页)认为,萧鑑所发的为“蚕丛氏之墓”,蚕从氏,即开明帝蚕丛。刘琳注《华阳国志·蜀志》说“九世开明帝当在公元前四OO年”。而齐桓公死于公元前643年。早在春秋时,丹砂便已大量开采而且用来提炼水银了。齐国远在山东,不产丹砂,蜀地也不产丹砂。他们墓中所用的丹砂、水银,当由涪陵所产。

唐代诗人杜甫(712~770)在其叙事诗《覆舟二首》中,记述了巫峡覆舟事,中有“舟砂同陨石”句,可见,直到唐代,仍有丹砂经过乌江再转长江运往中原地区。

图/蚩尤九黎城 重返部落体验

秦始皇礼遇巴寡妇,不仅因为他有钱而成了地方实力人物,而是因为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人尚赤。《墨子·公孟篇》说:“楚庄王……绛衣……”,《国语·楚语上》记伍举说,灵王所筑的章华台有“彤镂”之美。绛和彤都是赤色。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相对年代的战国中期,出土了大量衣衾,图案繁缛,色彩鲜丽,以赤为主色。各地楚墓出土的漆器,黑底朱彩,绝少例外。淮阴战国晚期楚车马坑中,发现多面战旗,全是火红的。

蜀人亦尚赤。《华阳国志·蜀志》说“九世有开明帝……人尚赤”。

丹砂,作为一种矿物染料,其红色是相当鲜艳并且持久的。不仅为驩兜部落所喜爱,而且,东边的楚国,西边的蜀国更需要。这种矿物染料,无论楚国和蜀国都不产。这是古代楚、蜀多次争夺这块地方的原因之一。

图/蚩尤九黎城上古部落场景

丹砂不仅为皇室贵族珍视,还为道家炼丹的最佳原料。东汉时张陵(34-156)到巴蜀传授“五斗米道”,他居鹿堂山“炼九转神丹”,他“乘云上升”时,还“以丹付(王)长、(赵)升,分饵于云台峰”(《汉天师世家》卷二《正统道藏》第37册第46706页)。

按葛洪(284-363)《抱扑子·仙药》的说法,“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把丹妙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所以,汉晋时,丹砂同样被人视若珍宝,因而促进了丹砂的开采。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十八)载,“黔中五溪之地”“用输布与朱砂、银”,朱砂与银一样成了市场交易的中介,从而促进了各族先民对朱砂的开采。

秦始皇为巴赛妇清筑的女怀清台在哪里?清代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通志》说:“皆无所考”。其实、彭水县境内有巴巴台岩口,当地人传说,巴巴台实为巴寡台之误。据说,今鹿箐乡盖阳坪曾有个叫”皇城”的用石头砌成的石台,当为巴寡台遗址。《史记》)说巴寡妇,“用财自卫、不见侵犯”,无非是说她养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军队,足以保护丹砂的开采和运输。在巴寨台通往百阳的古道旁,有库楼遗址,今存楼基。库楼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由传》,为存放武器之用。除遗址外,在其通往乌江的桑柘、新田两乡古道边,各有一处叫库楼湾的地名。在巴寡台通往郁江的古道上,有山名库楼山;在通往黔江(东汉时丹兴县)的古道边,龙溪乡有库楼山。武陵山在黔江境内,扼黔、彭交通咽喉,据《元一统志》载,“本名骷髅山,唐天宝元年改名”,考其形与骷髅遇异,为库楼山之误,其地在黔、彭古道边,为驻兵之地。

图/蚩尤九黎城 重返部落体验

除了库楼,还有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烽火台遗址。在巴寡台东面通往郁江的另一条古道上,有“烟卤”(毁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东北部有“烟墩堡“,在其东南部有“烽火塘”(当为“烽火台”之说)……此外,在巴寡台南边的鹿箐乡,北边的迁乔乡各有“花秋园”一处,当为”怀清园”之音变。今鹿箐乡的“大奴青”、“小奴青”等地名当因清姓所居而得名。在巴寡台南15公里的新田乡偏岩子,至今住着十余户青姓农民。他们对自己家族的来源,茫然不知。据当地人说,他们为当地的土著人,疑为巴寡妇清的后代。

审核:周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