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铜永路石鱼镇往永川方向公路旁一条小道上,记者在杨光菊丈夫敖天志的带领下,穿过一条野菊盛开的泥石路,来到了他们位于石鱼镇兴红村1社的家中。三条棕黑色的狗儿欢快地跑出来迎接,夫妻俩一边亲昵地招呼它们一边从屋内搬出椅子让记者坐。
今年55岁的杨光菊与敖天志是再婚夫妻,杨光菊前夫因患上败血症病逝。为了给前夫治病,杨光菊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不小的外债。杨光菊带着时年4岁的儿子卢宗阳和敖天志组成了新的家庭。杨光菊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敖天志也患有高血压,都要经常吃药控制病情。夫妻俩没文化,又无一技之长,全靠在家耕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杨光菊夫妇整理蜂箱。
现在,卢宗阳已长大成家,有了一个女儿,但他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儿媳在家中带小孩,无法工作。2013年,杨光菊一家被列为建卡贫困户。
2014年,在镇里和村里的扶贫干部帮扶下,杨光菊夫妇申办了微企“重庆市铜梁区绿阳蜜蜂养殖园”,养起了意蜂。养蜂的头三年,蜂群就放养在石鱼镇老家,采采附近田地里的油菜花蜜,夫妻二人还会带着蜂群到土桥镇六赢山采枳壳花蜜。
“本地人大多养中蜂,路边一朵小野花中蜂也愿意去采蜜。意蜂却喜欢在大片的花田里采蜜,但老家少有面积广阔的花田,于是我们就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陕西放养蜜蜂。”敖天志说。
为了让意蜂能及时采蜜产蜜,从去年开始,每年3月20日前后,家中就会挑出两个人来,有时是杨光菊母子,有时是卢宗阳夫妇,一起带着蜂群到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一带采蜜,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洋槐花、荞麦花。在陕西呆上半年,等到10月花期过了,二人才带着蜂群回到老家。由于意蜂品种独特、放养采蜜及时,一箱蜂蜜产量能达到30—40斤。100余箱蜜蜂所产蜂蜜,按照市场价50元一斤计算,总收入在17万元以上。在回到老家后的半年,杨光菊夫妇一边管理蜂群一边务农,卢宗阳夫妇就在城区打工,一家人干劲儿十足,顺利摆脱了贫困。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春天,卢宗阳夫妇再次带着蜂群到延长县,却遭遇了20年不遇的洪水,不少蜂农的蜂箱被洪水冲走,所幸他们将蜂箱放置在高处,躲过一劫。但因天气原因影响了意蜂采蜜,再加上荞麦花气味的刺激,杨光菊的蜜蜂和其他蜂农的蜜蜂为了争采花蜜打架,导致死伤无数,100箱蜜蜂只剩下了一小半。担心蜂群会全部死在陕西,9月,小两口带着剩下的蜂群提前回到了老家。
“哪里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嘛,儿子和儿媳眼睁睁地看着蜂群打架却没有办法,100箱蜜蜂死了一大半,损失太大了。”杨光菊说,村里的扶贫干部知道此事后,便帮助他们到银行办理了无息贷款。有了周转资金,杨光菊一家又有了信心和底气。敖天志告诉记者,意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繁殖速度快,他们还可以利用剩下的蜜蜂继续繁殖。所以,他们明年就留在家里先把蜂群繁殖起来,休整一年后再去陕西放养。
“养蜂绿色环保,还有国家政策扶持,通过养蜂,我们摆脱了贫困。虽然遭遇了挫折,就当是学习经验了。只要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杨光菊说。 (记者 周承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