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大渡口新山村轻轨站。
轻轨A出口左行通道内不时发出“喝哈”之声,吸引着过往行人的注意。
原来,近20名身穿传统对襟武士服的少年儿童正在宽敞的过道内挥拳踢腿,苦练传统武术。
虽然时值小暑,室外艳阳高照,气温不低。但孩子们身着宽袍长袖的练功服,就算已经汗透衣背,却似乎浑然不觉酷热,举手投足间,衣袂飘飘,时而如仙鹤展翅,时而如灵猿舒臂,辗转腾挪,别有韵致。
原来,这里是“武道传统文艺社”太极武术班的“练功场”。每周六下午三点到五点,他们都会在这里练功。
据“武道传统文艺社”创始人邹胜利介绍,他本是重庆人,但自幼生长在湖北武当山下,从六岁起,他就开始练习武当功夫,相继师从于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清慧道长、武当纯阳门第二十三代传人岳武道长,精学武当武术及道家养生医学;后又得重庆吴氏太极拳知名拳师刘鸿友老师点拨,兼修吴氏太极拳之长。通过多年精心修炼,功夫日益精纯,多次参加全国大赛斩获殊荣。
落叶归根回到重庆后,于2010年首次代表重庆市出征“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比赛便荣获一金两银的好成绩。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持续升温,邹胜利创立了“武道传统文艺社”,致力传统武术的推广与传承,传授弟子逾三四百人,其中不乏佼佼者在重庆市乃至国际武术锦标赛荣获金奖。
在现场,跟着邹老师练武的,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只有4岁半,远的有来自北碚、鱼洞的孩子。有的孩子跟随邹老师练武已经好几年,有的是这个暑期才加入其中。但不论基础高低,孩子们都练习得非常认真,每个动作都做得有板有眼。
在坐在一旁,陪着孩子们来练武的家长们看来,暑假让孩子们来练练传统武术,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儿,能学到功夫当然最好,就算退而求其次,只是磨练意志、活动筋骨、强壮身体,那也比整天呆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毁视力好得多。
老师教学
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李姓父亲说,我们这一辈人都是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谁心里没有一个武侠梦呢?我们年少时家庭条件有限,想学武术也没地方学,现在,就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吧。而且,现在传统国学这么热,学习传统武术也是向国学致敬嘛!
他们武动假期
那么
你的暑假安排是什么呢?
上补习班?旅游?打游戏?
一起来做一个
暑假生活分享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