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动江北最美警察】张平东:在数据海洋里“中流击水”,守护经济秩序

他是战斗在账本上的警察

在眼花缭乱的数据里抽丝剥茧

寻找犯罪线索

在打击犯罪的路上

43岁的张平东依靠缜密的思维

执着的精神连破大案

不断揪出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

近期,张平东在62位“寻找2018感动江北最美警察”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最美警察”荣誉称号。

从“一张白纸”到经侦专家

2007年,张平东从基层派出所调任江北区经侦支队任侦查员。11载寒暑春秋,他从“一张白纸”,成长为长期办理部督案件的经侦专家。

经侦工作专业性极强,既要懂经济,也要懂法律。张平东说,经济犯罪嫌疑人通常都具备高智商犯罪特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来掩盖犯罪事实。如果民警不能看穿其中的门道,自然就没有办法抓到狐狸尾巴,破案就更无从谈起。

张平东举例说,如果一位经侦民警遇到两位群众同时来报案,都说自己投资被骗,此时民警就要分清楚群众到底是遇到集资诈骗还是非法融资。如果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就会导致案件侦查方向错误,从而影响破案进度

就算成长为支队业务骨干的张平东依然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一段时间,一本名叫《经侦部门管辖的89种刑事案件执法参考》的专业书又摆上了他的案头。

“现在经济犯罪手法日新月异,对我们破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平东说,老经验很宝贵,新方法也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跟上节奏,有力捍卫市场经济秩序。

在数据的“海洋”中寻找犯罪线索

前一段时间,一封举报信寄到了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

这封信举报重庆某道路建设的中标人采取相互串标、提供虚假资料的方式中标,导致其他公司损失惨重。

串通投标侵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参与竞争者的利益。支队接到线索后高度重视,指定张平东作为案件的主要侦办人。

办理经侦案件有一个特点,就是“由案到人”。案子犯罪事实查明后,嫌疑人自然就明确了。收到举报线索后,张平东开始了调查。

招标有没有猫腻,招标文书是关键。两千多页的投标文书像“小山”一样堆在张平东的面前。他一页一页地翻,从白天看到黑夜,从黑夜看到白天。看了近三天,张平东终于查找到线索。

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标书的商务部分、技术部分均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有点像是故意留下来的技术硬伤,从而使中标人能够顺利中标。

“一家公司出现问题可以理解,但是五家投标公司都出现技术硬伤,就有点太巧合了。”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疑点也逐渐浮现。

通过技术分析,最终查实嫌疑人祝某提供资金用于垫付围标公司的投标保证金、资料费等费用。

最终,成功证明了犯罪嫌疑人祝某的犯罪事实。

零口供让嫌疑人定罪

惯犯、高智商、能言善道。去年,张平东在侦办一起合同诈骗案件时就遇到这样一位嫌疑人。

这起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一千余万,犯罪嫌疑人以虚构事实的方式,将重庆某对外进出口贸易公司的18台豪华汽车私自卖出,并将款项非法占有。如果无法顺利追回款项,国有资产将面临重大损失。

这名犯罪嫌疑人曾经以同样的手法作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事发地警方能够掌握的证据并不十分充分,嫌疑人最终逃脱了打击。

嚣张的嫌疑人一度认为,“警方办案的手法已经一清二楚,这次被查也能‘化险为夷’”。

几轮审讯下来,嫌犯能言善道,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始终极力辩解自己不存在主观犯罪的意愿。

“你再狡辩也掩盖不了事实真相,证据我们早已掌握。”张平东说完,嫌犯只是抬眼瞄了他一下,冷冷地说,“我现在只是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而已,又不是犯罪”。

张平东运用熟练的审讯经验,反复变换讯问思路,趁机查找嫌疑人的漏洞,利用露出来的马脚补充证据链条,寻找时机,准备扔出“王炸”。

见时机已经成熟。张平东将伪造签名、虚构合同、假公章等数份犯罪证据逐一抛出,完整地抓住犯罪核心——虚构事实和非法占有。

见到犯罪证据被分门别类逐一查明,嫌犯自知难逃法网,最终不得不束手就擒。最终,该案件以嫌犯“零口供”移送检察机关公诉。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