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今日冬至,新年越来越近了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天6时23分,迎来“冬至”节气

我们迎来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冰益壮,地始坼

自此进入隆冬时节

冬至又叫“冬节”

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

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古人看来

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此时的物候也符合着

古人对阴极阳生的理解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

并且温热

自冬至开始

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动形象地记录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比如华北地区就有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而江南地区则流传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苦寒时节里,寂静独处中

倒是给人更多空闲

打磨心性,品味时光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

阳数足,化龙升。

元代尹志平的这首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就道出了冬至的时令规律

阐明阴阳转化的自然玄机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而白居易笔下的《邯郸冬至夜》

则多了几分游子的情思

“抱膝灯前影伴身”是乡愁

“还应说着远行人”是幸福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在杜甫的《小至》里

则可以感受到诗人舒畅的心情

冬至是健康“储蓄”的好时节

宜潜阳补温,敛阳护阴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态

注意保暖,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

冬至里最为普遍的风俗

便是吃饺子了

北方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其实,不管吃什么

都是图一个节庆和轻松

而重庆人冬至最爱吃羊肉

重庆人吃羊肉有史可追溯,这羊肉汤锅,一吃就是上千年。

相传,汉高祖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每年冬至,都会到樊哙的狗肉铺吃一碗狗肉以祛除冬寒。刘邦取得天下后,民间逐渐随其形成“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以期来年有个好兆头。可是,川渝一带的人们不喜狗肉而好羊肉,于是,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羊肉便代替了狗肉,再加上一些祛冷防寒的中药,就形成了如今具有川渝特色的羊肉汤锅。

还有一种说法,明清皇帝例行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仪式非常隆重。因此,民间也大多要在这天改善伙食,不管穷家富户,这天都要煮肉吃,并以肉食馈赠亲友。川渝自古以来不乏好吃嘴,冬至正值秋收冬藏的时节,富贵人家最爱羊肉火锅。而贫苦百姓每到三九天,也总要到街头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由此还传出了“吃了羊肠不穿衣裳”的俗语。

可见,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之所以能沿袭至今,除了文化传统的影响外,还与它的养生效用密切相关。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身;可正气祛邪,治畏寒怕热;补元阳,宜气血。故传统中医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论,俗话有“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之说。

冬至,春之先声也

就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

总结一年的收获

迎接新年的到来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