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荣昌畜牧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二十年时间里,荣昌先后获批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全国首个农牧国家级高新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踏步前进。
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一隅。(资料图片)
今年10月24日,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我区落下帷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举行的又一次畜牧科技盛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透过这届论坛的空前盛况、我区过去近20年畜牧业发展历程,许多人不由发出“荣昌因畜牧而繁荣、畜牧因荣昌而兴旺”的感慨。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纵观荣昌畜牧科技城20年改革发展的里程,不难看出,畜牧业对促进荣昌农牧产业发展,振兴荣昌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植这片沃土,荣昌畜牧业的发展正绽放异彩。
首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资料图片)
1998年:中国畜牧科技城在荣昌鸣锣开城
作为中国三大、世界八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具有“国宝猪”之称的“荣昌猪”已有400多年系统养殖历史,除具有地方猪种的优点外,在适应性、配合力、肉质和毛色特征上表现犹为优良和独特。
“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一句流传在重庆坊间的玩笑话,无形中传递了“荣昌猪”的价值。作为老百姓喜爱的餐桌食品,荣昌猪对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及养猪科技的发展上作出了恒久贡献。
“荣昌猪”曾因各种原因,只剩下8万头母猪的承载量,导致基因性状不稳定,情况堪忧,窘况一直持续至1997年,全区畜牧产业产值只有28.5亿元,技术、服务、销售等均处于传统落后状态。
现实迫使我区对荣昌猪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再思考,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畜牧业特色产业链。
我区抢抓国家、重庆发展农业经济的机遇,着力发展畜牧产业,打造荣昌特色猪产业。同时,荣昌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优势,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仔猪生产基地和外向型仔猪销售市场,西南地区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地。
199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荣昌建设“中国畜牧科技城”,以充分发挥和集成荣昌畜牧资源、人才科技和生产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畜牧科技城是荣昌畜牧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畜科城。
有了中国畜牧科技城这个坚实的基础,我区立即与全国38所畜牧科研院所以及一大批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1998年以来,我们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全国唯一的饲料、兽药、畜产品产业基地;建成了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国家畜牧科研博士后工作站、重庆市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养猪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科研平台;提出构想并成功承办了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坛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国际知名度日盛的行业会议。”重庆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作华感触很深。
生猪交易市场。(资料图片)
2009年,荣昌升级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
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为荣昌畜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探索我国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按照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要求,2009年,荣昌被确定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普适路径。同时也标志着荣昌畜牧科技城有了新的业态。
围绕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方面内容,我区启动生猪原种场、良种生猪扩繁基地、镇街畜牧兽医站新建、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在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记者就看到了不少规范化的生态荣昌猪养殖场。
“养殖场的生产区、办公区完全独立,生物安全设计理念创新,防疫设施齐全。养殖场内采用种养结合的‘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发展循环模式,解决了养殖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该示范园负责人说。在养殖场里,闻不到猪粪的臭味,采光通风良好,猪舍宽敞舒适,除猪舍、场内道路及排污沟外,所有的空地均进行了绿化。
这些猪吃的是玉米、豆粕、麦麸和青饲料,不添加任何有毒有害的添加剂,不滥用抗生素。每头猪都有溯源编码,卖出去的猪肉可通过电子溯源追查其安全性。这种猪肉虽比一般猪肉市价高一些,仍供不应求。随着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青睐,示范园成为现代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典范。
一头猪值不了多少钱,但是围绕一头猪能够延伸出多大的产业?围绕猪产业,我区形成了畜牧种养循环、兽药及生物产业、饲料及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智能设备和畜牧产品电子商务等农牧产业集群。截至2017年9月,产值达252.4亿元,拥有饲料加工企业26家、GMP医兽药企业18家,生物医兽药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此外,作为国内畜牧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我区已经连续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49所科研院校,建有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
通过猪产业的“接二联三”,荣昌畜牧产业不仅主导了国内生猪市场的定价权,还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畜牧产业的风向标。
2018年,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花落荣昌
中国科技畜牧城20年风雨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荣昌畜牧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大舞台给荣昌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喜悦收获。
2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荣昌被寄望借此探索一条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径。
这样的设想如何实现?以国家高新区为平台,一场从未有过的推动农牧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试验已经在荣昌全面铺开。
“我们这个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面对疑惑,高新区负责人如此阐释,“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等,提升农户养殖的效益。”
这样的服务路径,立足于我区对农牧产业特色的研究。以“荣昌猪”为例,“除了养殖大户种植的规模大一点之外,大部分农户都是小户散养,看天吃饭。”荣昌区畜牧局负责人说,“在荣昌,有很多农民靠养殖‘荣昌猪’赖以生存,你不可能把每家每户散养的猪集中起来,规模养殖,不符合实际。”
根据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定位,到2021年,我区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荣昌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走向全国。在小户散养的大前提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被视为撬动大目标的一个支点。位于高新区的畜牧类科技企业,发挥了具体的辐射功能。
单靠企业的力量提升农牧产业的效益,显然牵引力不足。我区擦亮“高新”招牌,通过引入智力支持,提升农牧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去年2月,我区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在荣昌高新区成立了中国畜牧现代化研究院。根据协议,这个畜牧现代化研究院联合国内优势科教资源,构建现代畜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科技服务模式,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畜牧业现代化典范,成为中国畜牧业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制造中心,其核心就是为科研人员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按照规划,从2017年开始,中国畜牧现代化研究院每年推出3个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研发成果落户荣昌,到2020年,初步形成5个20亿级、10个10亿级以上产业化项目落地投产。
畜牧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正是荣昌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轨迹。同时,高新区还承担着“接二连三”的重任。
记者:彭 云
通讯员:郝 静
编辑:唐洪全
编校:陈露 林苒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