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人故事】一生命运多舛的百岁老人

眼前的老人叫秦淑媛,生于1917年3月6日,满脸皱纹印证沧桑,曾经因不慎摔跤导致股骨严重骨折,久治不愈,几乎不能行走,加上目前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因为不能正常交流,记者只好通过采访老人的二儿陶安清,以此来还原老人坎坷的一生。

“我妈命运多舛,一生吃苦受累,年轻时就丧夫失女,为了把我和弟弟拉扯大,成家立业,她跟男人一样干体力活,说她是一个女汉子一点不为过。”现已年满68岁的陶安清说。

弱女子变女汉子

秦淑媛的娘家住树人镇原岩口场村一个小地名叫红谷田的地方,她有4个哥哥,自己排行老幺。小时候的她,因为有几个哥哥的呵护,虽然生活清苦,但也苦中有乐。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由于父亲过早病逝,几个哥哥各自要为生活奔波,也就顾及不到年幼的妹妹。秦淑媛只好过早地分担了家务,与母亲和几个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刚成年的二哥被旧政府抓了壮丁,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至今杳无音信。

“我母亲跟我父亲是通过媒妁之言认识结婚的,当时,我父亲的家住在老县城,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父亲家开了个织布的手工作坊,日子还算过得去。”陶安清说,母亲嫁过门后,也很快学会了织布,还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秦淑媛的老公读过私塾,有点文化,被安排到三元镇供销社上班,秦淑媛本人也分配到离家不远的老县城粮食单位。陶安清至今记得,母亲干的活就是每天把稻谷用碾子加工成大米,然后由其他人上市出售。

“碾子全凭人力,非常辛苦,后来虽然有机械加工大米,但一袋袋稻谷仍需人力搬运,每袋稻谷75公斤,压在肩上沉沉的,很多男人都吃不消。”陶安清说,但母亲坚持了下来。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母亲还要做家务,照顾公婆和孩子,可她从不叫声苦。

护工在护理秦淑媛

含辛茹苦不掉泪

“按说,我家的日子过得还算好的,可是好景不长,1959年,我父亲因患病去世,紧接着我的姐姐也因病死了,当时我和弟弟都还年幼。”陶安清说,这对母亲的打击非常大,但母亲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以女汉子的气魄撑起了这个家。

据悉,秦淑媛嫁人后,还把母亲接在身边一起生活。那些日子里,她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分别只有几岁的儿子。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十元,却要养活一家四口,除了精打细算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她最终还是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为母亲养老送终。

看到两个儿子长大成人,秦淑媛心里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儿子长大了,基本可以自食其力,还可为自己分担家务,减轻了肩上的担子;忧的是儿子眼看已到男大当婚的年龄,还没有一份正式工作,今后谁家姑娘愿意嫁进门呢。那个年代政策允许儿女可以接父母的班,思前想后,秦淑媛便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让二儿陶安清顺利顶替了自己的工作。

“我母亲当时才50多岁,不上班了闲不住,就跟单位临时雇请的几个男劳力一起,做起了搬运工人,经常在仓库扛包装卸粮食等,甚至有时还去码头搬运货物。”陶安清说,母亲通过下苦力挣钱,先后为他和弟弟娶上了媳妇,成家立业。

摔倒致残仍坚强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看到母亲一天天老去,陶安清和弟弟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兄弟俩都希望母亲的晚年健康长寿。

“说是照顾,其实也就是逢年过节把母亲接到家里聚聚,吃顿饭而已,因为母亲有自己的养老金,只要不生大病,足够她的生活开销。”陶安清说,特别是2002年老县城搬迁后,80多岁的母亲还各自做饭,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不愿意跟他和弟弟一起生活。

新县城不但面积比老县城大好几倍,而且公共场所都安装了体育设施,耍事多。秦淑媛爱好体育锻炼,也喜欢跟老县城的邻居拉家常,经常出门走走、看看。没想到2008年的一天,在她又一次出门时,却在自家附近的梯坎上摔倒了,这一跤摔得很重,导致股骨骨折,虽然经过及时治疗,找了多个医生会诊,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成为残疾。

“那几年,母亲只好由我和弟弟两家轮流照料,但母亲不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拖累我们,这个时候她再次表现出女汉子的果决,于2013年要求到县福利院去住。”陶安清说,无奈,他们只有尊重母亲的选择,但每周儿孙们都去看望老人、陪伴老人。

据护理人员介绍,秦淑媛的牙齿已全部脱落,儿孙们送来的食物主要是蛋糕和牛奶,平时饮食也只有吃稀饭,把馒头、包子撕成碎屑,混合在稀饭里一起吃。一顿饭要吃一两个小时。由于残疾和年老体衰,目前老人只能在护工搀扶下,在室内走走、活动活动。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