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之星:海底捞被“吃”出1000亿上市,这事,你怎么看?

海底捞在北京时间9月26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7.8港元,开盘价为18.8港元,上涨5.62%,海底捞的市值突破120亿美元。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及其夫人持有62.7%的股份,是,大股东,仅海底捞上市就带来超600亿港元身家。

摩天之星发现,早在今年5月份,海底捞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赶着九月的末班车,海底捞成为继美团之后,在今年九月份,第二家在港股上市的明星餐饮企业。

不过,作为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的画风颇有自己的“一番风味”。

比如,在提供饮食服务之余,它会为你美甲、为你庆祝生日,会为你提供你意想不到的人文关怀。

谈及对海底捞的印象,很多人总会用“服务一流”类似的话来形容。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专贴:“海底捞有哪些让人难忘的服务细节?”跟帖者甚众。大都是一些来自不同城市的顾客,“花样”赞美着海底捞服务的内容集锦。

近年来,网红餐饮店层出不穷,但真正能长久发展,并让消费者“死心塌地”的着实不多。那么,作为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是如何做到市值超千亿,并在一波网红餐饮中拔得头筹,脱颖而出?作为火锅界的杠把子真是胜在服务吗?

只做两件事:一手抓员工、一手抓顾客

“在海底捞内部,人员成本从来不应该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而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价值。”9月11日,在海底捞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海底捞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勇说。

从1994年成立至今,海底捞已经走过24个年头,通过对海底捞的研究,摩天之星发现,在24年的时间里,海底捞专心于两件事:一手抓员工、一手抓顾客。把两者,结合,即是让员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身为海底捞的创始人,白手起家的张勇信奉“用双手创造命运”。就在海底捞不断扩大门店规模时,张勇深知复制的不是店,而是能为顾客提供,服务之人。

比起“家文化”,更偏向“狼文化”

黄铁鹰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将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归结为“家文化”。但张勇却坦言,比起是家文化,在激烈竞争中存活的海底捞更偏向“狼性”文化。

例如,在海底捞推行末位淘汰制,在每季度,海底捞会针对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度两种指标,对每个门店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店长的去留。末位淘汰制的执行,“狠狠”激发了店长的战斗力。

此外,在对于员工失职方面,他坚决果断,甚至不念旧情,更没有所谓道德上的压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别人都以为现在的海底捞很好,可我却常常感到危机四伏,有时会在梦中惊醒!”张勇如是说。

一直以来,张勇也会焦虑,会把海底捞的两种死法想的很透彻。

“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如果发生,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乃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为了时刻警醒自己,这段话被置于海底捞微信公众号“食品安全”栏的首页,在这里,海底捞每月公布自查公告。

在餐饮行业经营多年,张勇深知餐饮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想要长久发展,构建一个现代化管理体系是根本。一直以来,海底捞不断在组织结构上下功夫,力求让员工付出的劳动量与收入达到正比,进而,激发员工积极性。

把“人”当“人”看待,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成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从事中小企业培训多年,摩天之星深知,商场向来是不进则退的战场。早在上市前,海底捞已经表示正在与阿里云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平台,以更高效地完成餐厅选址。

海底捞是继续以“人”为本?亦或把目光转向“技术”?未来,海底捞将有哪些新一轮的发展?我们翘首以待。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