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屏的《一块屏幕改变命运》,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名校成都七中同步上课的故事。通过直播上课,贫困地区中学有88人考上了清华和北大。
“互联网+教育”早已不是新鲜事,88位同学考上清华北大能不能证明技术改变命运?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又存在哪些推广难点?
日前,在一场名为“直播能否填平教育鸿沟”的线上论坛上,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就此事展开了热烈讨论。
来自于山东青州东高小学的英语老师付雪芹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付雪芹表示,直播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直播教育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本地学情,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课程内容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米络星集团董事长兼CEO、在线教育平台米乐教育创始人刘琼认为,只要是学校硬件设施过关,直播的两端学校都愿意接受这样的上课模式,就是可以复制推广的。
刘琼以米乐教育为例,“2017年11月,我们联合杭州市拱墅区统战部、教育局共同筹备‘同心荟·米乐微公益助学’项目,通过米乐平台,以成熟的视频直播技术连接了三地的学生课堂。以杭州市拱墅区卖鱼桥小学为主课堂(卖鱼桥小学是拱墅区知名的优质小学),通过直播,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谷陇镇小学和杭州桐庐峩山乡民族小学也上了生动的名师课。”
同时,刘琼指出,直播课堂虽然可以复制,但是否能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和远端老师的付出、学生自己的努力、课程是否能够与当地学情匹配等要素息息相关。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钱江晚报》家长会金牌顾问王晓华对此表示认可。“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人,能否用好优质课程资源,是比链接优质课程资源更为关键的问题。”
同时,王晓华指出慕课的模式与双师化的课堂模式有所不同。“双师化课堂有别于慕课的操作,首先它既有大班听课,也有个性化辅导。第二,课程视频是完整的,并且是成体系的。第三教学相长,对西部地区教师而言,听名师课堂也利于自身成长。第四,适当派遣教师支教或是借助马云教师基金、校长基金走出来,培养一批本土化优秀校长和老师,是解决偏远地区优质师资匮乏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