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民的融城故事:那年,她把老公独自留在了农村……

尽管融入城市已经几十年了,

但南岸区长生桥镇

还是带着些许城乡接合部的味道。

这里,既有城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

又有农村的人情世故和生活习惯。

看着街上的一草一木,

再回顾自己进城30多年的经历,

长生桥镇江南丽景小区

党支部书记刘伦学感慨万千。

▲ 刘伦学查看小区住户的水表。  通讯员 崔景印 摄

进城谋生

她把老公一个人留在了农村

时光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工业化、城镇化强势推进,许多村民既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又担心自己在陌生的环境里待不下去,矛盾的想法在脑海中交织。

1984年,长生桥还属于当时的巴县管辖,是乡制。那时撤乡建镇,乡里动员村民到乡场上建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政府专门出台了政策,为村民建房提供无息贷款。但即便这样,观望的人还是很多。

刘伦学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城乡融合。

当时,我舅舅听说后,极力劝阻说:‘你在那个光石板的地方,吃啥子哟’。”刘伦学说,尽管亲朋好友都不支持,但她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建房并不贵,每平方米土地价格才两三元钱,每家人只准占30平方米的地,最多只能修两楼一底。刘伦学当时家里条件还不错,建房的几千块钱没有贷款。他们这一批人修的房子,多年后成为了长生桥镇的老街。

虽然进城看起来毅然决然,但刘伦学还是长了个心眼,“我把老公留在村里继续当放映员,直到第二年才把他转出来。”

进城之后,找工作是当务之急。农校毕业的刘伦学在乡场上没了用武之地,只得另谋职业。看到场镇建设搞得火热,她花了8400元买了一辆“小山城”牌货车跑运输。

“生意很好,每个月可挣上千元。”她说,这在当时是笔很了不起的收入。于是,半年之后,刘伦学贷款1.98万元,总共花费2.48万元将小货车换成了一台二手的大货车。这一次她没有看清车况,货车毛病不少,修的时间比在路上跑的时间还多,“亏到了唐家沱。”

没办法,刘伦学只好把大货车打折处理,自己在场镇上摆起了烟摊,这一摆就是十多二十年。

二次搬迁

她看不惯小区的脏乱差

进入2000年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显著加快,长生桥镇也概莫能外。

2007年,刘伦学又一次面临搬迁。这一回,长生桥镇将他们原来修建的房屋集体拆迁,并按照面积还了江南丽景小区的房子,刘伦学因此成了小区住户。在这里,她经历了第二次城乡融合。

▲每个星期二,刘伦学都要给小区的楼梯做清洁。通讯员 崔景印 摄

江南丽景的住户,95%以上是失地农户,自然带来了不少老家的习惯。

“到处乱扔、乱吐、乱画,搞得小区臭味满天,垃圾满地。”

“不少人搬家的时候,把什么锄头、镰刀都带了过来。”

“公共区域里,喂鸡喂鸭的有,种菜的也不少。你家的鸡把我家的菜吃了,我又下点药把你家的鸡药死了。产生了不少矛盾。”

……

刘伦学尽管来自农村,但在镇上已经住了20多年了,生活习惯早已改变。她对这些行为很看不惯,有时候会劝几句,但不少人反怼她:“我在农村随便哪个角落都可以丢垃圾,没得人管我。现在我地也没得了,到这里哪个都管不到我。”

江南丽景小区按照0.5元/平方米收取物管费,但只收了6个月就收不上来了。

没有收入,物管公司很快就不堪重负而撤场。后来长生桥镇政府又从江北区请了一家物管公司过来管理,这个物管公司只坚持了26天。从此,小区的脏乱差更甚,路灯和楼道灯都停了,一到晚上小区漆黑一片。

参与管理

她成了小区的党支部书记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年,让好脾气的刘伦学忍无可忍。她像“牛皮糖”一样,经常到社区、镇里找领导协调解决问题,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

不久,刘伦学听说长生桥镇准备在小区里试行“131”院落自治模式。“1”即“党组织领导”,“3”即“议事会民主商议 业委会决策执行 监委会全程监督”,最后一个“1”即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小区事务大家商量大家办”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小区物业无人管、无法管、无钱管的状况,促进小区自治管理有章可循。

因为经常和镇里打交道,入党多年的刘伦学被群众选为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成了小区居民的主心骨。

虽然平时吼得凶,但真正接手小区自治的担子时,刘伦学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增加收入。”

▲南岸区长生桥镇江南丽景小区,业委会成员讨论小区事务。通讯员 崔景印 摄

他们想了许多办法。例如,把每个单元的楼梯间以100元/月的价格,出租给小区住户堆放物品,以此解决清洁工的费用问题;又如,在政府的支持下,划出了103个停车位,长租的话,每个停车位每年收300元费用(后涨到400元),临停则每24小时不超过10元,以此支付公共区域的维护费用;对租用小区门面的商户,每月每平方米收取0.4元的物管费,这又为业委会带来3000多元/月的收入。此外,在刘伦学的带头下,小区还成立了一支四五十人的义工队伍,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和谐邻里关系。

就这样,业委会每年有了6万多元的收入,这笔钱用于小区的清洁卫生、公共区域维护等,并定期公布明细。即使现在江南丽景小区依然不收取物管费,但小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邻里和谐、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很难想像这是一个由居民自己管理出来的小区。

从“洗脚进城”到融入城市再到成为自治队伍的负责人,刘伦学的故事还在继续……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