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广泛应用,自动驾驶成为车主们热议的话题,“安全性”是人们对该技术存疑的焦点。
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百度Apollo编制的《自动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白皮书》提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但并非‘零’事故”的观点。
提到自动驾驶,很多人会把它和“无人驾驶”混为一谈,其实是不一样的。决定驾驶行为的是人,那就是自动驾驶。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汽车业界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且大量应用在汽车上。最典型的是自动巡航技术。设定好速度后,司机只要握好方向盘就可以了,不用踩油门”。自动驾驶中,电脑主要起辅助作用,汽车驾驶操作者仍然是人。而无人驾驶比自动驾驶高一个级别,就是将开车这活儿完全交给机器,也叫自主驾驶。
“反正要喊我现在用自动驾驶 是不可能的!”有着十多年驾龄的邓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所开的奔驰车就有“自动巡航”功能,但是她至今没有用过。邓女士认为,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汽车电脑,这是一种冒险,还是自己掌握更放心一些。
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周围的众多车主,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对这个技术的安全性能持观望态度。
然而,《白皮书》却指出,人是交通安全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根据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调查)数据库显示,2011年-2021年,5664起乘用车参与的事故案例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占比约为81.5%。
其中,因驾驶人无法对危险进行提前识别和感知,导致驾驶人主观错误造成事故占比79.9%。因未按规定让行发生的事故占比43.4%,其次是速度过快、车道的违规使用、酒驾、违反交通信号灯和疲劳驾驶。
与人类驾驶相比,《白皮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动驾驶安全性更高。
首先,自动驾驶依靠全方位的感知系统、智能的决策系统和精确的执行系统,不需要驾驶员操作,可以杜绝人类驾驶中的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危险行为。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可以防范人类驾驶中违反交通规则情况发生。
其次,自动驾驶可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和车路协同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全视角预先感知,可以提前规避风险,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最后,自动驾驶汽车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升级能力,基于丰富的出行场景可以真正解决出行当中的刚需、痛点和高频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所有参与者的信任机制,让出行的所有节点都“有迹可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也强调,自动驾驶与零事故不能划等号。
自动驾驶汽车身处动态可变的交通环境,面对复杂和突发危险等场景,自动驾驶汽车自身未能有效处理、其他交通参与者等因素也是造成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18年3月中旬,《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出台,使我市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开放自动驾驶技术测试的第三个城市。
2021年6月,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布通告,指定永川区、重庆高新区60条共计116.76公里道路开放自动驾驶测试。此举旨在进一步丰富自动驾驶“路测”场景,助力重庆加速打造国内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高地,助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据悉,我市多山路、多桥梁、多隧道、多雨雾,城市道路环境复杂,可覆盖全球85%以上的交通场景,为自动驾驶路测提供了丰富的场景。目前我市向企业发放的 “路测”牌照中,几乎涵盖所有汽车类型。
此外,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出到2022年实现年产智能网联汽车约12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