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消息,大家好,在座的各位还记得九年前,也就是2008年,当时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些什么吗?
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而今天我的故事就要从抗震救灾说起。在做自我介绍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我的老同学、老战友,他的名字叫做李月。2008年5月31日,这是汶川地震后第19天,原成都军区陆航团飞行员李月,随机组登上了92734号米171飞机,执行向灾区运送药物等救援任务,他是当天的副驾驶飞行员,下午13时许,在第三次起飞,向理县运送医务人员的返航途中,飞机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直到6月10日上午11时许,救援人员在航线的附近的深山峡谷中找到了飞机的残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本文图片均来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李月198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是家中的独子,1995年招飞入伍,是空军第41期飞行学员,毕业于陆军航空兵学院,曾驾机执行过多项重大任务,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
冯玮和家人在一起
我叫冯玮,和李月一样,是同年招飞入伍,也是空军第41期飞行学员,不过我们素昧平生,也彼此互不认识,但是在那天之后,我和他的家人由此结缘。
冯玮和家人在一起
时间要回到2010年的5月12日,那是汶川地震两周年的纪念日,地震过后两年,人们逐渐从地震的伤痛中走出来,而这时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那是采访李月母亲肖天春女士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我看到这样一位老人,她头发花白,抹着眼泪说,这两年她过得很不幸福。
李月是她唯一的孩子,也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撑,李月没有了,肖妈妈的天塌了。那时我的心咯噔一下,肖妈妈抹眼泪的样子,让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母亲,以及那份牵挂和担心。我的妈妈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儿子还安全地飞行在蓝天之上,而肖妈妈呢?
我非常想为肖妈妈做些什么?于是我很冲动地连夜给肖妈妈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我写道,“我和李月都是做儿子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离不开妈妈,虽然我们彼此并不认识,但他走了,我还在,如果您愿意,我愿意代替李月为您尽孝,如果您不嫌弃,我想叫您一声妈妈。”
信发出以后,我很忐忑,我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寄到,也不知道肖妈妈会不会认我这个儿子,更不知道我这封信会不会让这位老人更加的难过。直到五天后的一个傍晚,那天我飞行回来,接到了一个来自成都的电话,“玮玮,我是肖妈妈。”电话那头肖妈妈泣不成声。
认亲之后,我依旧很忙碌,飞行训练紧张而充实,我们相约只要在我不飞的时候,我就给妈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肖妈妈说,这和李月在时一样,她也总担心李月的飞行,每次都是李月休息了,才主动跟家里联系。
2010年9月,我和新婚妻子,领结婚证的第二天,就飞到成都去看肖妈妈,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肖妈妈,肖妈妈站到楼道里等我们,远远地看着,就和妈妈守候我休假时一样,在家里,肖妈妈拉着我和爱人的手,一直都不肯放下。
往后的日子始终聚少离多,我总在执行任务。但是每当我到一个新地方出差,我都会精心地挑选几样适合的特产给肖妈妈和我的妈妈寄回去,通过小小的包裹和休息时的电话,我希望她们能感受到,我一直牵挂着她们。
有不少同志问我,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去做?是因为同情吗?还是仅仅因为战友的情谊?我不知道,我只想用这种方式让肖妈妈感觉到李月这一位天之骄子,他并没有走远,他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他还在飞翔,这片蓝天上还有他的身影。我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我们的孩子们,能记住我们的英勇,记住他们在危难关头时的抉择,而我们军人将恪守着我们最宝贵的品格——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同志!
不论在任何时刻,不论在任何关头,都能做到勇于牺牲、甘于忘我、甚至为此付出我们年轻的生命。
现在每当休息时,我都会给三位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报喜讯。那是我爱人的妈妈,我的妈妈、和我的肖妈妈。网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有幸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个国家里有我的妈妈、有你的妈妈、和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的妈妈、为了岁月静好、为了诗和远方,我和我的战友们愿意为你们负重前行,因为你们也是我们的牵挂。
原标题:十年前汶川地震救援中殉难的飞行员李月,后来他的家人怎样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