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育种
袁隆平依然是“操盘手”
“杂交水稻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转型升级,都与袁隆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李平说。
我国两系杂交稻育种,离不开光温敏和温敏不育材料的发现。我国发现的首个光温敏不育材料,是湖北石明松教授的农垦58S。袁隆平团队成员罗孝和,通过杂交转育农垦58S,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两系籼型不育系培矮64S。因此业界认为,石明松为两系杂交稻育种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袁隆平团队则将这一原创性材料转变为了生产上实用品种。
袁隆平还有一项杰出贡献,就是他“保住了”两系杂交育种,这种现下的主流育种技术。在袁隆平领衔全国两系法育种不到两年,就遇到了一个特大“坎儿”:1989年夏季前,业界普遍认为两系不育系育种只受光敏影响。不过,1989年夏季的一场异常低温,导致了两系不育系材料不稳定,造成了全国两系育种大面积失败。
一时间,科研届普遍“唱衰”两系育种。这一研究,甚至一度被国家和科研人员放弃。袁隆平顶住高压,积极带领大家寻找大面积制种失败的原因。通过重新研究两系不育系的光温敏特性,建立了确保制种安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程序”,使两系法“起死回生”,最终从研究走向了生产应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