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陕豫鄂交界处白浪街上的三省界碑亭,碑亭内仄行尖石可一脚踏三省。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小街,奇特之处在于:三省共管一条街。北边西段是陕西商南白浪社区、北边东段属河南淅川荆紫关镇,南边半边归湖北郧西白浪镇。
“就是这条白浪街,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这里相交,三省交结,界牌就是这一块仄石。小小的仄石竟如泰山一样举足轻重,神圣不可侵犯。”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白浪街》中的描述。
白浪街中心三省界碑亭中有个仄行尖石,一脚可踏三省。街坊邻里虽是三省人,可早已是一家。街上的河南老陈三个女儿分别嫁到了白浪社区、白浪镇、荆紫关,他也被民间封了个“三省总督”的“官”。
出白浪街便是“朝秦暮楚”一词发源地荆紫关古镇,这里曾有“内地小上海”之称,清末年间一日的税收白银千两,楚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也在这里交会融合。
时光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变迁。
10月底,上游新闻记者(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探访“一脚踏三省”之地发现,这里更多的是游客“到此一照”,和厚重鸡鸣三省文化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
10月29日,白浪街上刻着陕豫鄂的尖石,因一脚踏三省的人多了,尖石上方已被磨平。摄影/上游新闻记者牛泰
脚踏三省
这是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街,长百余米,宽不过五米,两侧住着百余户人家。
在这个三省交界的街头上,也成为日益渐多游人的寻访之处——“一脚踏三省”界碑。
街中心垂柳树下的鄂陕豫三省界碑建于1987年,高约3米,呈三面棱柱状,碑上镶着三块黑色大理石碑,一面朝西,一面朝东南,一面朝东北。
碑西是陕西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白浪社区。碑文记载:商南县城东南百里许,白浪河蜿蜒而东。河之阳,依山傍水,平开坦城,田畴交错,阡陌纵横,虽僻处乡隅,其实秀甲。
碑东南归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白浪村。碑文曰:吾乡依山傍水,竹树苍翠,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光有白浪口之贺家台、周家洼、甘泉溢香,浇育沃田二十亩。
碑东北是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娘娘庙村。碑文上刻着:白浪街居三省,参差古朴,凝幽玲秀。
三省的碑文,或质朴、或优雅、或厚重,却不约而同刻下了两字:白浪。
白浪是一条河,流到此处已是一弯潺潺清流,先流经陕西、绕过街中的河南,蜿蜒流向湖北,注入丹江。
白浪河的名字来源已无从考究,只留下了一些传说。
“大旱,颗粒无收,河两岸哀鸿遍野,河中冒出白浪似米浆,两岸居民烹之,味如米汤。”白浪镇文化站退休站长金新基说。
“河边住着好汉白郎,杀富济贫,传为佳话,此河故曰白浪河。”荆紫关镇退休文化站站长周建华有不一样的说辞。
碑下有一块仄行尖石,尖石亦朝三面,西面刻着秦、东南刻着鄂、东北刻着豫。尖石被称为三省石。
清朝的杨景隆著书称,陨石从天而降,嵌入此处,火星爷以此石为界,困扰三省居民的边界矛盾从此化解。
小街应白浪河而得名,称之为白浪街。
10月27日,天湛蓝,暖风拂柳叶,三省石旁的游人,走了又来。但凡来的人都会踏一踏三省石,兴奋呼叫,“我一脚踏着三个省呀!”
普通的白浪街因三省界碑,不再普通。
这条街,是“陕之咽喉”“鄂之门户”“豫之屏障”;这条街,让两地因它改名,1997年,湖北郧县洋溪乡改为白浪镇,陕西商南汪家店乡改为白浪镇,此后的2015年白浪镇并至湘河镇,此地更名为白浪社区。
10月29日,三省交界处的白浪街墙壁上镌刻着作家贾平凹的《白浪街》作品。摄影/上游新闻记者牛泰
三省一家
三省界碑附近,有四家商店。
陕西人杨志强开着一家小吃店,说是店,其实就是在自家一楼客厅门口放一张茶几,茶几上搁着一个脸盆,盆里装着商品。杨志强给店取名“三省小吃”,店名印在广告箱上,广告箱上写着:陕西凉皮、野菜饺子等字眼。
湖北的吴顺梅看到有人路过,都会挥挥手喊,“自个家种的蔬菜,肉是土猪肉,一盘辣椒炒肉15块。”
吴顺梅的小饭馆旁边,是湖北人孙金来开的超市。超市里各种副食一应俱全,他说他这是差异化经营,“来的人渴了,总要进店买几瓶水喝。”
杨志强媳妇、吴顺梅、孙金来,都很羡慕聂氏叔侄。因为他们的河南邻居比他们会经营,“聂家叔侄能赚三四千块钱,我们只能赚一两千,他们的店规模大,有排场。”
叔叔聂永强经营着三省客栈、侄子聂鹏经营着有多个包间的三省饭庄,客栈与饭庄连为一体,建筑风格是古朴的,墙上刻着贾平凹的散文《白浪街》。
《白浪街》一文有语约:陕西人,固有的风格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中不溜的地位,勤劳是他们的本分,保守是他们的性格;湖北人,“天有九头鸟,地有湖北佬”,他们待人和气,处事机灵;河南人则以能干闻名,他们勤苦而不恋家,强悍却又狡慧。
即便有竞争,界碑附近的三省店主们,邻里关系却很融洽。一家有事要离开,另一家会帮着看店;一家店里少了把葱,另一家会急忙送去……
如同他们一样,白浪街上的三省居民世代在这里勤劳耕作、繁衍生息、情同手足。
白浪街上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鸡鸣狗叫听三省,土地毗连屋相邻,百姓同饮一溪水,亲如一家共甘美。”
白浪街上的人说的都是河南话。陕西人说的河南话中稍带秦腔,湖北人说的河南话中稍带郧县腔,河南人说的自然是正宗河南话。
白浪街上更有意思的是婚姻。河南的老王,娶了个湖北媳妇,他是“两省总督”;老陈的“官”比他大,他的三个女儿嫁到了街西、嫁到了街东南、嫁到了街东北,他是“三省总督”。
10月29日,湖南荆紫关古镇上的戏楼等古建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牛泰
通衢要津
三省界碑附近的聂家叔侄,会做生意是有缘由的,“无商不富”是荆紫关人的生存信条。
出白浪街,往东北走3公里,便是荆紫关明清一条街。长2.5公里的街道上,建筑均具清代民间商业建筑风格,前铺后院,青砖灰瓦,翘檐雕饰。店铺的门是黑漆铺板门,上堂为待客所用,后院为住所。
700多间古色古香的房屋中,现存四大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山陕会馆、禹王宫、万寿宫、平浪宫,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二省商人在清朝道光年间出资修建,占地17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楼、过道楼和戏楼、大殿、钟楼、鼓楼、春秋阁。
禹王宫便是湖广会馆,建于1805年,南方商人怕水患,大禹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江西商人希望许真君庇佑他们万事顺意,兴旺发达。
平浪宫是船帮会馆、宫里供奉着杨四爷。宫里的解说员说,黑河里住着荒淫无道的黑龙王,兴风作浪,杨四爷杀了黑龙王,血染黑河,黑河成了丹江。清朝崇德年间,建好平浪宫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船工们都会来祭拜杨四爷,祈求平安。
“明清年代这里有漆帮(山东)庙和河南馆,是商业洽谈的活动场所,还是各省的货物运转站。”10月27日,湖广会馆馆长张军介绍,荆紫关以西的丹江不能行大船,荆紫关便成了南北货物集散地。明清两朝丹江航运步入黄金时代,特别是清末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廷西迁西安以后,南方八省的贡粮都要经这里中转,大船换小船。
那时,因丹江水运而兴的荆紫关是这样的画卷:日暮黄昏到客船,店家招徕声如雁,提壶弄桨茶饭香,管叫客官不思还。
荆紫关古镇有“小上海”之称,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淤古道”。
荆紫关旅游办主任付太华介绍,清朝末年,荆紫关的贸易达到顶峰,有八大帮会、三大公司、十三大骡马店、二十四大商号,“清末河南省在荆紫关设立百货厘金局,每天税收上千两银子。”
10月29日,河南荆紫关镇上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山陕会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牛泰
文化交融
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客商从四方云集于此,江浙、湖广文化也融入于此。
这里还有深厚的楚文化。
周建华介绍,公元前1042年,熊绎受封南蛮之地,建立楚国,建都丹阳,丹阳就在淅川县城内。楚国800多年的历史中,国都在丹阳的时间长达400多年。当时的荆紫关一带是楚国通往大周的关口,由太子荆镇守。楚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里还有秦晋文化。周建华说,荆紫关是成语“朝秦暮楚”出处地。战国时,荆紫关是秦楚交界地。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秦国凭借占据荆紫关险要地势的优势,一举击败楚国。秦国获胜后,荆紫关全部归入秦国版图。之后,秦楚两国重新修好,秦国又把此地划给了楚国。
这里还有中原文化。明清一条街上有一座马饮桥,桥上刻着:刘秀兵败,在荆紫关休整时,遇王莽追撵,可战马因高烧,不能奔跑。喝下马饮桥下的水后,又健步如飞,刘秀得以逃脱。刘秀建立东汉后,南阳被定位陪都,荆紫关是南阳所辖重镇。
周建华称,南北交界的荆紫关,是楚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的交会处,多种文化在这里震荡融合,荆紫关的文化表现出多元性。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建筑有的有着北方古朴雄浑气度,有的有着典雅玲珑;这里流传的剧种主要有汉剧、越调、曲剧等。
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生活上便很有趣了。10月27日,荆紫关镇上的一家餐馆办满月酒席,桌上放着三盒烟:湖北的黄鹤楼、陕西的猴王、河南的帝豪。
10月29日,河南荆紫关镇上的古建筑禹王宫和平浪宫。摄影/上游新闻记者牛泰
吸附效应
荆紫关曾经的繁华,吸引了各地的人。
湖北郧阳区白浪镇85岁的刘绩成介绍,雍正年间,他的祖先刘天齐从安徽太湖迁至白浪,一同迁来的还有王家、程家、孔家,这四大姓在白浪繁衍生息,“那时候在白浪地界归湖北郧阳府管辖,人烟稀少,可离荆紫关近。”
陕西商南白浪社区的退休支书刘随文介绍,社区里的住户,大部分也是在清朝年间,从白浪以西迁至与白浪社区,“虽行政上归陕西管,可是河南人咧。”
即便是现在,湖北白浪镇和陕西白浪社区的人们,吃饭请客、采购年货依旧会到河南的荆紫关镇。
白浪镇和白浪社区的人喜欢用三足鼎立来形容现在的格局,可无论从历史、人口、版图、经济来看,这不是鼎立,而是吸附。
“荆紫关因交通而兴,或因交通而衰。”当地多名受访者介绍,1952年以后,丹江水运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百舸争流的景象只是往事。改革开放以后,荆紫关大力发展工业,排名一直在淅川前列。近几年,工业发展脚步放缓,荆紫关人知道了旅游是朝阳产业。问题来了,境内没有铁路、没有高速。除交通短板外,还有投入的不足和体制的瓶颈。
这在当地设施上显得很突出,比如在三省界碑,没有醒目的指示牌,只能靠嘴问;游客来到三省界碑,也就是图个“在此一照”的新鲜劲儿,寻常巷陌的白浪街留不下他们的脚步。
荆紫关镇上明清一条街上的四个古建筑,禹王宫属镇政府管辖,山陕会馆、平浪宫、万寿宫属文物局管瞎,是各卖各的票,各自为政。
周末,上游新闻记者走在明清一条街上发现,这里的游客稀少。
一位游客说,“这么好的一条街,这是金饭碗咧,咋人这么少呢?”
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发自河南荆紫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