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在古城苏州,一位老党员被人们广为传颂——从1993年至今的25年间,他100次往返苏州—金寨两地间,跋涉奔波12万多公里,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为大山里的贫困孩子们送去希望和温暖,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希望老人”——他,就是已84岁高龄的周火生老人。
老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受资助贫困学生的信息。
每次大别山助学,周火生都要奔波跋涉近千公里。年逾古稀的他从不叫苦叫累。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
走访捐助贫困学子。周火生常说,孩子们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这是孩子们在向我汇报个人情况呢,他们有的考上大学了,有的成家立业了。看到他们成材了,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周火生卧室的案头上放满了山里孩子写来的感谢信。
周火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的部分单据。
23年来,仅周火生个人的资助善款,就达到60多万元。一批批贫困学子在他和爱心人士们的资助下改变了个人命运。图为老人帮扶的贫困学生易三梅如今已大学毕业,考进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
二十年前周老与易三梅(穿黄裙者)。
在为山里孩子源源不断送去“希望”的同时,周火生自己却始终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老人住在千灯南墅街一套老式公房内,不到80平米的屋子光线昏暗,墙壁开裂,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20多年间,周火生义卖图书走遍了昆山百余所中小学校,骑坏了4辆崭新的三轮车。看到路边的车子,他情不自禁想骑上去试试。
因为捐资助学,周火生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的儿子一度也意见很大。但二十几年过去,他也开始理解老人的坚守付出了。图为午后周火生的儿子在搀扶他散步。
去年3月1日,周火生的老伴林菊英因病去世,这给了他沉重一击。回想起老伴二十多年来与自己风雨与共奔波义卖的一幕幕,周火生不禁潸然泪下。“这个世界上只有老伴最懂我,最疼我。每次助学远行,她都提醒我不要太节省,饿坏了身子。”
周火生的床头枕头下放着一双棉鞋,鞋面上绣有“祝您平安”四个字。那是一位不知名的金寨乡亲手工缝制好偷偷塞到他行礼中的。”乡亲们太善良了“,周火生说。
周火生老人62年前的入党志愿书。尽管纸张已经泛黄,但里面的字迹依旧工整清晰,仿佛老人的铮铮誓言。
周末,周火生的儿子给他做了碗红烧羊肉。“父亲为了资助大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一碗肉,有时要吃好几天”。周火生的儿子说。
风雨一肩挑,情系大别山。23年义务助学,周火生感动了苏州、金寨两座城市。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之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23年间,支持周火生爱心助学行动的苏州市民超过10万人;走进金寨,参与爱心助学的各界志愿者近1万人,各方捐款捐物累计达1200多万元,捐助了1300多名金寨学生。金寨16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长期奔走操劳使周火生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人患上了脑梗,连行走也变得艰难。但他依旧每时每刻惦记着大山里的孩子们,期待着自己的第101次助学之旅。
原标题:义务捐资助学23年,“爱心老人”周火生用生命之火点燃“希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