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青报刊文:600岁的故宫“卖萌耍酷”成功走红
02-19 09:25: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2月19日消息,故宫又要“搞事情”了。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发布公告,将于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两天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这也是故宫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夜场。刚开放预约,门票就瞬间“秒光”。有网友反映,凌晨打开票务系统时网页崩溃了。

为了一睹“故宫的夜”,无数网友熬夜“决战紫禁之巅”。售票系统的崩溃,或许说明故宫网站的服务器低估了网友的热情。毫无疑问,这波操作,再次展示了故宫近年来所积累的巨大人气。

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故宫一口气连刷三个“首次”,确实具有开创性意义。如此大手笔,与其近些年所塑造的“网红”身份毫无违和感。从周边文创产品开发,如去年年底推出的故宫口红,到增加珍贵文物展,再到推出热门纪录片和综艺节目,这些年故宫“卖得了萌,耍得了酷”,实现名副其实的“高调奢华有内涵”,斩获无数流量和人气。

600岁故宫在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以及文创产品开发上的成功,以实力证明,并不是传统文化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故宫当然不可复制,但在其“走红”的故事中,传统文化传播完全可以找到可供学习的章法。

开发文创产品也好,在直播、纪录片中刷存在感也罢,开放才是故宫受追捧的最重要品质。这不仅表现在观念层面,也体现在让公众有更多实实在在“亲近”故宫的机会。近年来,故宫不断扩大开放面积,从2014年的52%到2015年的65%,2016年增至76%。据说到2020年,紫禁城85%的区域将向公众开放。

这一点无疑能给诸多的地方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以启示。文化传播,就应该少一点“神秘主义”,“酒香还怕巷子深”,积极创造条件向外界展示自己。将传统文化的“宝贝”束之高阁,或者是习惯于走“高高在上”的“冷淡风”,未必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更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就应该以人性化的方式提高开放水平。

当然,开放不只是让更多人参观这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和创新传播观念,以符合现代特征的、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并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可开发资源。故宫的“火”,在于它抓住了时代的传播趋势,能够大胆“触网”,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流行文化载体中,增加与普通人的互动,让传统文化变得时髦、真实起来。

现在都在说消费升级,实际上从故宫及其周边文创产品的受追捧看,人们对文化消费同样有升级的迫切愿望。能不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的展现,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这其实也是文化消费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通过传统文化传播以及相关服务、产品的创新,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绝不只是传统文化资源“变现”这么简单。有这样一个饱含象征意味的细节:最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今年有4万名年轻人报考故宫,想来修文物。这说明,故宫走红所带来的“围观效应”,以及带动的与此相关的文化消费,也让更多年轻人有兴趣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这无疑是一种双赢和良性循环。

600岁故宫“网红”人设的打造成功,足见开放、创新是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突围之径。当然,仅有故宫的“一枝独秀”还远远不够,做大做强优秀传统文化IP,更多文创机构需要觉醒,走上不寻常的道路。

原标题:600岁的故宫“卖萌耍酷”成功走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