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息,9月12日,一直流散民间的《圆明园匠作则例》正式回归圆明园,这是被毁160年来圆明园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今起至9月21日,《则例》在正觉寺展出。专家表示,《则例》对圆明园的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嘉宾为《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归圆明园揭幕。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则例”就是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圆明园匠作则例》详细介绍了营建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此前,其一直流散在民间,中国书店采集到了它的信息。
经专家论证,该《则例》共两函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等用料、用工规格。是始作于清乾隆年间、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内府装帧手抄孤本,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则例,并第一次出现西洋楼的记载。
古代建筑专家侯兆年介绍,在古时,如何把握工程质量和造型等,都是以例为则,即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工程则例,相当于我国传统的建筑方法,一般为工匠之间师徒相传。
据悉,下一步圆明园将升级圆明园档案馆,全面收集全世界涉及圆明园的典籍资料,并将典籍数字化,供专家免费使用。同时,根据《圆明园匠作则例》和《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四十景》等典籍,进一步完善大宫门、万方安和、舍卫城、文源阁、紫碧山房等遗址的整修方案,让圆明园遗址亮出来。
今天与《圆明园匠作则例》一起在圆明园正觉寺展出的还有来自中国书店的四十余种珍贵古籍、文献。古籍展品以清代内府刻书稿本写本为主,其中展品清乾隆内府写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三鱼堂四书大全》是今人了解《四库全书》的实物,七部《四库全书》中,最早抄录完毕的一部于乾隆四十七年(1752)入藏文渊阁,命名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此《三鱼堂四书大全》即属于此。文献展品以大众比较熟悉的奏折、殿试卷、诰命等实物为主。
《圆明园匠作则例》始作于清乾隆年间、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内府装帧手抄孤本,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则例。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追问
《圆明园匠作则例》怎么发现的?
据圆明园管理处介绍,《圆明园匠作则例》一直流散在民间,中国书店采集到了它的信息,与圆明园管理处联系,看是否需要这套古籍文物。8月6日,圆明园管理处与中国书店共同举行了专家初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这套装帧精致的《圆明园匠作则例》为真迹,是研究皇家建筑艺术、工程管理等的基础资料,是肯定、传承、宣传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历史依据,价值重大,值得收藏。最终,圆明园管理处迎来了《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家”。
该《则例》共两函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等用料、用工规格。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圆明园匠作则例》是什么?
“则例”就是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产生于唐代。《圆明园匠作则例》共四十八册,其装帧精致,于乾隆年间开始编写,至道光年间成书,为当时营建皇家园林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对建筑形式、规格尺寸、陈设物料、园林工艺、用工费用等方面都有记载,是非常珍贵的清代官方档案资料。它是高于当时清朝工部的建筑规则,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则例,并第一次出现西洋楼的记载。
该《则例》共两函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等用料、用工规格。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圆明园匠作则例》的发现和回归有哪些意义?
圆明园管理处介绍,这套《圆明园匠作则例》记录了圆明园的全部修建细则,书中详细记录了营建圆明园所用材料的类别、规格、价值、用工等数据,同时还记录了当时的匠作分类及其相关工艺与制作技术。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铜锡、珐琅、营房、船只的用料、用工规格。信息广泛、事无巨细,对圆明园的研究、保护、修缮、展示等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是了解、考据、复建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为清代工艺制作研究和文物鉴定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是难能可贵的珍贵文献。《圆明园匠作则例》的“回家”为研究圆明园历史提供学术支撑,也为圆明园的文物保护和必要的复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原标题:圆明园被毁后迎回首件古籍原件《圆明园匠作则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