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2月23日早晨8点多,在凶嫌被抓捕一个多小时后,冷明祥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案破了。”对方告诉他。
至此,压在冷明祥心里28年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
28年前,1992年3月20日,位于南京鼓楼区的原南京医学院,在校的大四女生林某不见了,几天后她被发现已遭残忍杀害。当时,冷明祥是林某所在系——临床医学系的系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他全程参与了案发后的各种善后工作。可以说,在这场长达28年的杀人案的追踪中,他是协调家属、学校、警方等各方连接中举足轻重的人。
23日早上,给冷明祥打电话的是南京的一个老刑警,是多年来追踪林某案的警察的其中一个。
大四女生林某被残忍杀害案发后,警方破案工作一度步入僵局。2020年2月23日晨,涉嫌杀害林某的犯罪嫌疑人麻某刚被抓获。“破案了”消息在案发时的南医大几届师生中掀起震动。
28年过去,当中的许多老师已经退休,许多学生也成为南京和江苏各大医院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中的很多仍然对该事念念不忘。
“既高兴又伤心。”受害人林同学当时所在的系年级主任梁志军对澎湃新闻说,“正义终于得到伸张,被害人冤屈得到昭雪。然而,也感觉正义来得似乎太迟了。”同样复杂的情绪也在冷明祥的心里出现。
梁志军至今记得,林某是一个连续四年拿一等奖学金、几乎没缺过课、上课都坐第一排的优秀学生,话不多,但为人谦和有礼貌。“如果不出事,现在说不定作为优秀的医生在一线抵抗新冠肺炎疫情。”
许多人挂念林某的父母。自女儿出事后,这对遭受丧女之痛的夫妇,在每年3月20日(案发)前后,都会从无锡的家赶到南京,到女儿的受害现场进行祭奠,然后再去公安局询问案件的进展。
梁志军记得,当年听闻女儿失踪,林某父母凌晨三四点赶到学校,因为怕打扰宿舍同学休息,在教学楼直等到天亮才进宿舍。
事发几年后,林某的父亲因病去世。目前其母亲尚在,弟弟在深圳工作。2月25日晚,澎湃新闻致电林某母亲,其弟弟接过电话表示,母亲心情不好,年龄也大了,不便对外多说,“希望妈妈以后能过正常生活”,“感谢南京警方”。
凶手落网消息公开的后两天,冷明祥刷着网上不断出来的报道和信息,看到途中一度流泪。他想起了当年的许多事,包括28年前那些天的阴雨绵绵,自己给死者写的追悼词,以及林某的父母和28年来的每个3月20日。
以下内容是澎湃新闻记者根据冷明祥老师的口述整理而成:
案发时,我是林同学所在系——临床医学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2015年退休。
我记得,事发后林某父母在学校住了大半年,因为一开始公安很有信心,以为能破,省市两级也很重视这个案子。
警方一开始把重点放在学校,排查教职工和学生,以及那段时间进出学校的外来人员。几个月后没收获,才把范围扩大到社会。于是七月份就在报纸上登出了嫌疑犯画像,并公开重金悬赏。这两者在当时都是比较新的做法。你想想,悬赏一万元,这相当于当时的人几个月工资了,说明警方当时是下了决心的。我记得还请了北京的专家等一起技术会诊过。
为什么会有凶手大晚上在校园还逃出去呢?因为当时有一个客观情况,我们学校东边,也就是罪犯逃出去的地方是一个口腔医院,当时在新建院墙,有一个缺口,形成了一个安保漏洞。平常我们校门口都有校卫队把手,十几人把门巡逻,进出要凭校徽学生证,看见不像学生模样的都会询问。
案发那几天,春雨绵绵,很多作案现场的痕迹比如脚印、气味都被冲掉了,警方带的警犬都没发挥出作用。
当时警方在学校排查,进出死者遇害的一号教学楼的学生都是重点,问那天晚上在哪、干什么、有没有证明人。当时DNA还是比较先进的手段,江苏还不具备相关检测的条件,所以查到可疑的人,都会将检测样本送往北京。
我负责学生工作,就要一次次动员同学配合公安,提供同学平时表现情况,同时也安抚同学情绪。那时候学生对这种大排查都不大接受,当然放在现在这种工作更难做,因为现在同学更个性自由。
常常是公安在下午四点钟学校下课之后来,紧接着一个个谈话,搞到晚上,公安不撤,我们也不撤。
那件事情后,整个学校安全教育和安保措施都有所加强。女同学中间会有些担心和恐慌,晚上看书也不像以前敢一个人留在教室里了。
为什么这次凶手被抓获,那个老刑警会立马联系我呢?因为这么多年,学校这方面一直是我跟他保持联络,他们在整个破案工作中我做工作也可以说做得最多,像半个学生家长一样。
我再跟你讲一个细节。林某实际是3月20日失踪被杀害的,但那天是星期五,大家以为她回家了。后来到3月23日,星期一中午,年级老师到我家说林某没去上课,问我要不要报告学校。我当时就表示要报告,因为我之前听说过这个同学,从来不缺课。当时我还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发动同班同学、年级学生干部不要午睡,去各处找林某。第二个,联系家长。
一联系家长,才知道她没回家。当天林某父母就赶到了南京,住在学校安排的宾馆。到了第二天,人还是没找到,下午三四点,林某父母再三问我们女儿最后一次是出现在哪里,我们立马去了她当时遇害的教学楼。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们出现在林某自习的教室里,里边的同学看我们来了,都陆续收拾书包离开了。教室空了,瞬间变得很安静,林某的母亲就坐在那里,留着眼泪,不断嘀咕着女儿怎么回事,突然间她讲到一句话,说“怎么老听到流水声音”,并且还说听到女儿喊救命。我当时立马反应过来,我们之前都是在地面找,角楼里楼道间,地下的下水道没查。所以立马组织人围绕教学楼去查,不出半小时,找到了遗体,当时是下午五点多。随后通知了警方,他们到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已经黑了,公安到现场打着手电。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万幸在事发第四天还是找到了遗体,否则就有可能连DNA这个物证都要失去了。
后面林某的追悼会我到了现场,作了悼词,写了碑文。之后的许多年,每临3月20日,公安都会给学校打电话,问一下林某家人会不会到学校,让我们做好接待工作,我都会参与其中。
他们(林某父母)每次来除了祭奠,就是去公安局问案件进展,林某的母亲有心率不齐的疾病,有时候也会顺便去下医院,所以短则三四天,长则一个星期,学校会派人接站送站,负责他们的食宿、交通。
和我联系的那位老刑警,他以前是刑侦大队队长,是林某案专案组的负责人,现在退休两三年了。二十多年他一直跟着这个案子,没有放弃。
我和他交往没其他事,就是林某这个事。每年都会通一两个电话,问问林某家里人的情况。有时候他会告诉我有什么新的案子,警方在找与林某案的关联。虽然案发一段时间后,公安不可能像初期一样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来破林某案,但专案组一直没撤,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其他的案子带出来。
他们认为是能破的,一直不甘心,总认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位老刑警也是,总觉得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能留下这个遗憾。
学校的很多师生也放不下,经常听说他们有同学聚会都会提到这个事,都会问这个案子“破了没有”。林某的一些同学、老乡会到无锡会去看望她的父母。有一个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年级同学经常给林某母亲提供诊疗方面的帮助,逢年过节也会代表同学打电话关心他们。
接到破案消息的当天,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给林某当时的年级主任梁志军打了个电话。他和我一样,也是在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第二个给在省人医照顾林某母亲的同学打了个电话,让他告知林某母亲这个消息,后来学校办公室也给我发了关于破案的短信。
听到消息,我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是个大快人心的事情,正义得到伸张,被害人冤屈得到昭雪,第二个,我感觉正义来得太迟了。第三个,的确要感谢南京公安。
我有一整天在刷关于破案新闻和消息,有时候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想到案发当年的一些情况,我自己感慨万千。从内心来讲,我好像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稍微放下了。因为毕竟是我的学生,对学生有一种愧疚感。
每次林某的父母到学校来祭奠,看到他们,我们心情也是很沉重的,像犯了错的小孩,总感觉欠了他们。
我还记得林某的爸爸是很内向的一个人,言语不多,他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无锡一家芯片企业任副总工程师。大概十年前他因病去世了。他离开这么早,跟他女儿的遇害肯定有关系,父亲对女儿的感情(跟母亲相比)往往更深,这种打击非常致命。
原标题:南医大凶杀案告破,当年院系领导:对家属的亏欠,终有所放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