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消息,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热议餐饮浪费问题。
餐饮浪费,严不严重?前两天岛上文章引用的权威数据显示,每年生产的粮食,有35%会在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被浪费;2013-2015年,每年仅在“城市餐饮”一环,就有1700万-1800万吨粮食被浪费,够3000万-5000万人吃一年。
这当然是一个值得下力气解决的大问题。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的问题解决起来必然不轻松。这不,各地一些“落实举措”,让人觉得别扭——
在西安一家餐馆,适量点餐被纳入了服务员的“月度考核”,如发现客人餐后桌上有剩菜,视情况处罚当桌服务员;在长沙,某餐馆搞了个“称体重点餐”,客人进店先上秤(微胖的岛叔看了很不爽),再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菜单点餐;南方某协会搞了个N-1点餐倡议,东北某地就整出来一个N-2倡议......
这就变味了,不客气地说,属于瞎折腾。
譬如,服务员固然应该建议客人适量点餐,但如果客人执意点多,难道罚服务员?称体重那个,岛上瘦的都贼能吃,怎么说?你搞N-1我就搞N-2,难道其他省市就得来个等差数列,最后每桌客人都是一盘花生米,就着啤酒喝到天亮?商家还做不做生意了?
这些做法之所以让大家一看就反感,是因为均属于一刀切、拍脑袋式的花架子,以表态和调门落实中央精神,不考虑实际效果。
湖南长沙某餐饮店想出“称体重点餐”奇招。图源:中新视频
这种形式主义当然不只存在于遏止浪费一件事上,类似的奇葩新闻俯拾皆是。某地说要“精细化管理摊贩”,城管就去拿根工地上量砌墙的水平线衡量摊贩的菜是否摆得整齐;城市要创卫,考核环卫工人的时候就称斤论克地量灰尘、数烟头;要统一管理商店,就搞出来整齐划一、毫无个性的店招牌……
总之,脑回路都很清奇。
为啥清奇?因为简单好操作。调查问题解决问题太难了,表表态得了,也能让上级看到自己第一时间“落实”了,跟以开会落实开会、以文件落实文件是相同的逻辑。
但问题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具体到遏止粮食浪费这个问题上,就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
比如,按照上述联合国和科研机构的报告数据,35%的粮食浪费会发生在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加工、储藏、运输环节怎么避免浪费?是生产加工的流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认识问题、操作方法问题?之前经常看到制造业生产线上某个工人发明了某种方法,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类似的逻辑是否适用于粮食领域?
又如,“城市餐饮浪费”是一个综合概念,究竟哪种方式浪费最多?是公务/商务宴请,还是类似谢师宴/婚宴这种场合,或是几个人的聚餐?每家餐馆大小、种类、消费水平各异,都可以各自统计,之后再提出针对性的办法。
再如,之前媒体报道的机关食堂、城市学生餐的浪费都极其严重,针对这种现象,能N-1或者N-2吗?能处罚服务员或者让用餐者去称重吗?显然不能。
因此,遏止粮食浪费,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同环节深入调研再拿出科学解决办法的大问题,要的是“精细化管理”,更得从思想观念上久久为功、在全社会倡导培育节俭之风。这都不是应急式的邀功、“表忠心”式的噱头能搞定的。
“光盘行动”宣传标语(图源:网络)
其实,有很多不错的做法。岛叔爱吃的某家火锅店、某个粤菜馆,多少年来都有服务员善意甚至是“蛮横”地制止客人点太多菜,每次都问多少人用餐,点差不多就直催“够了够了,不够再点”;也有许多商家早就推出了“一人份”“半份餐”,看到桌上有剩菜就提醒客人打包。所以,社会往往有自发的动机和能量,不妨给社会留下自主选择适合方法的空间。
坦率地说,大家最反感的是上面一号召、下面就变味,哪怕不是政府行为,也有人变本加厉、层层加码地去“落实”和“执行”。这样的事,身边还少吗?之前中央针对作风问题也专门下发通知,严查那种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的人。那些做法相当于“低级红”、“高级黑”。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批评说:“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这是非常一针见血的批评,也同样适用于今天。少说点大话,少抬高调门,多实事求是地去调研、实事求是地拿出解决办法,比什么花活儿都重要。
原标题:【岛叔说】遏止餐饮浪费,别搞形式主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