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笔记】
疫情走势,要看2、3月份!有关春节防疫,钟南山划重点
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31日,“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活动在广州启动。对于冬天防疫、春节防疫、农村防疫、戴口罩、接种新冠疫苗等基层防疫内容,钟南山院士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河北、黑龙江、吉林三地疫情2月份就可以基本得到控制
钟南山表示,现在世界防控形势居高不下,加上进入冬天,客观形势不利于疫情防控,近期出现了零星的短暂的感染,数量比原来增多了,特别是黑龙江、吉林等地方。虽然广东没有,但大家一直都要高度警惕。
对春节疫情如何研判?钟南山说,河北、黑龙江、吉林感染的人数远远多于北京新发地,扩散的形势比较严峻,这与天气冷有关系,“北京新发地是6月份,天气炎热,现在天气寒冷,有利于病毒传播、扩散。”
“我们与大学合作开展研究,他们医学预测的研究模型相当可靠,在政府强力干预下,从三级防控提升到二级防控,感染率可以降低20%-30%,估计这三个地方疫情在2月份就可以基本得到控制。”钟南山表示,一旦疫情防控放松,感染人数就会快速上升,因此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建议大家春节期间还是少聚集。
全球疫情形势能否好转,要看2、3月份
钟南山表示,现在有更多国家在接种疫苗,随着疫苗接种增多,新冠患病情况将会改善。疫情形势能否好转,要看2月份和3月份。
在强化管理之外,疫苗接种不管是一剂还是两剂,都起码要两到三周后,产生了抗体才有比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大约到3月份以后,我们将能看到全球疫情的走势。
打了新冠疫苗仍要戴口罩
有记者提问,注射了疫苗是否就不用戴口罩了?
钟南山表示,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的疫苗主要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它安全性非常好,对它的作用评估的话,一般注射第一剂以后出现抗体了,这个抗体大概也就是60%、70%,第二剂注射完14天以后,它的抗体水平能够达到保护接近90%。疫苗打完起码两到三周以后才有抗体,在注射疫苗和产生抗体的间隙,仍有感染风险,也要注意个人防护。
中国疫苗产生抗体至少维持半年以上
钟南山院士31日表示,中国疫苗安全性较高,产生抗体至少维持半年以上。
钟南山说,疫苗临床试验有效性数据有差别,在于不同的标准。不管是科兴还是国药疫苗,我们一期和二期试验在中国做好了,但三期试验没有地方做,因为中国患者不多,所以我们需要花很大时间跟有疫情的国家做谈判做三期试验,一些国家想要自己做,这样不同国家标准差别就很大,我们要经受更多考验。比如有些国家大量注射的是医护人员,这些人群本身就有很大感染风险,所以现在有不同的有效性数据出来。
钟南山说,中国疫苗,从一开始打到目前7个月,快8个月了,抗体还维持在90%的水平。疫苗最重要还是安全性,全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性比较高。轻症的一般副反应是十万分之六,就是打完有些发烧,胳膊有些疼,重症的是百万分之一。我们平常打流感疫苗,也有百万分之三。打所有的疫苗都会有不良反应,100%没反应是不可能的。国药和科兴这两款中国疫苗,已经在全世界接种了2000多万人。
不认为核酸转阳病例有很强传染性
近期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康复后,核酸检测转阳的情况。
对此,钟南山表示不认为转阳病例有很强的威胁、很强的传染性,可能这些病例有核酸片段的残余。但有核酸片段的残余不等于有活病毒,很少看到核酸转阳性还会传染别人。
农村防疫是重点
钟南山院士表示,现在农村是重点,从最近发病的情况来看,60%到70%都在农村。如何防控?钟南山提到了三个关键词:科普、培训、检测。
如何防控农村疫情?第一点是科普。钟南山说,目前大多数是轻症,甚至是无症状,但是有明显的传染性。农村老百姓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农村,往往有个头疼脑热,扛几天或者吃点儿药就过去了。现在需要提高老百姓的认识,如果百姓了解新冠的特点,知道得病不单是耽误自己,而且耽误家人,耽误一村的老百姓,发现症状就能及时就医了。
除了对百姓的宣教,另一个重点是对村医群体的培训。
第三,解决怎么方便老百姓检测的问题。钟南山说,现在的情况常常是全村人集合坐大巴去核酸检测,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容易感染。所以应该多采用移动采样车,开到基层、到村头,不要让老百姓兴师动众从各地来。
海外留学生此时不要“入乡随俗”
钟南山说,为了健康安全,海外留学生就地过节、通过视频搞派对,是很好的办法。有国家现在还是不戴口罩,此时就不要所谓的入乡随俗了,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勤洗手,有机会也要接种疫苗。
钟南山还为海外留学生送上牛年祝福:“在外过年的心情很复杂,我在国外时就有感觉很孤独的时候;祝你们新春快乐,牛年取得更好成绩!”
如果美国出现疫情拐点,对全球是大喜讯
钟南山表示,美国经济在全球起到很大作用,美国如果出现疫情拐点,其实对全球是大喜讯。现在观察到,新一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更重视抗疫,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钟南山表示,美国遇到一些矛盾,也就是美国西部复工和严管出现的一些矛盾,生活上遇到问题。美国的疫情要是改善的话,对全世界对中美关系都会有比较好的影响。
【唏嘘不已】
“三十而离”?90后加入离婚大军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消息,多地数据显示,90后正在成为离婚群体的主力。三十而立变成“三十而离”,让人唏嘘不已。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提出备受关注的“离婚冷静期”。这会是阻遏离婚的一剂良药吗?
1
10年增长10倍,离婚人群年轻化
洪洞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洪洞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就设在县城繁华地带的一处十字路口。登记处负责人贾奇英说,全县2010年办理离婚手续的100多对,2019年达到了1300对,10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几年里年轻人来离婚的现象十分突出,离婚人群显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前些年是80后,这几年90后也加入了,婚后一两年就来办离婚,有的甚至频繁离婚。”贾奇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对夫妻,大约二十七八岁,有过六七次婚姻登记记录,“电脑上一个界面都显示不完,还要翻页”。
事实上,90后离婚早已不是新鲜事。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曾有过统计,90后离婚数量已经占到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
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离婚的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最小年龄分别为22岁、21岁。90后离婚人群中不乏“冲动离婚”。
中部某市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有时候就看一对小夫妻一路吵着架过来,我们劝几句也就回去了,有的是结婚没几天就来离婚,我们也可能会编个谎,比如要下班了、系统坏了,让他们回去冷静冷静。”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袁玮骅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近两年来离婚队伍中的主力军,原因之一是90后崇尚自由,对待婚姻较为任性、冲动。
“其实我很理解所谓的冲动离婚。”90后已婚女青年王丽莉说,“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看得很开,结婚能冲动,离婚为什么不能冲动?跟你在一起不开心,不跟你玩儿了还不行吗?”
2
“精神上、物质上未成年”是重要诱因
原本应当三十而立的90后,为何在组建家庭后又纷纷步入离婚轨道?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现象背后,折射新一代年轻家庭普遍存在着“精神上、物质上未成年”的现象。
半月谈记者在一份网络热传的“90后离婚的100个理由”帖子中看到,网友给出的离婚理由五花八门:嫁了个妈宝男,张口闭口“我妈说”;奉子成婚,婚后发现跟婆婆相处不来,老把饭嚼碎了喂我儿子;结婚买房都靠长辈的“六个钱包”,那不啥都得听他们的啊……一位从事了30多年家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告诉半月谈记者,近年来她经手处理的90后离婚案件中,绝大部分都有父母因素在其中。
“不少年轻人虽然成家了,但是仍然在精神上、物质上依赖原生家庭,容易被父母的意见左右,夫妻双方有了矛盾不是想办法与对方沟通,而是回家找妈妈,往往导致矛盾升级。”与依赖原生家庭相伴随的,是责任感的缺失。不少夫妻婚后仍把自己当做父母的宝贝儿子、女儿,没有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感。
90后小芳(化名)说,自己和丈夫很小就认识,婚后育有一子,但是丈夫沉迷打游戏,花钱充值买装备,还常常与游戏圈的“战友”聚餐至深夜,对老婆孩子缺乏关心,也很少承担家务,为此她提出分居。
“精神上未成年”还表现在婚前。
不少受访的90后离婚者表示,两人没有经过充分了解就被父母催婚走入婚姻,婚后生活出现各种矛盾,最后难以调和。广东茂名化州法院最近审理了一宗90后离婚案件,年轻夫妻结婚不到半年就闹离婚,男方在庭审中细数女方“十大罪状”,认为对方睡前在房间泡脚、不讲个人卫生、不懂基本烹饪技巧等行为难以忍受。
经了解,这对夫妻经人介绍相识,网聊1个月见面,见面后次日便领证,只因父母认为“年纪到了,必须先成家”,便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心理结婚。
3
避免“三十而离”还需多方合力
多位受访者指出,看待年轻人离婚现象无需过分悲观或是一味否定,但离婚也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还关乎无数家庭的幸福、关系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还需多方用力,避免“三十而离”现象持续发展。“民法典规定的离婚冷静期,针对轻率离婚的社会现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说,这一规定也体现出法律背后的道德伦理基础——尊重婚姻、尊重家庭、珍惜感情。“但这一规定有点类似于婚姻中的一脚急刹车,是在事后起作用。”
民俗专家常嗣新表示,要让90后真正“而立”,还需父母有边界意识,成年子女有角色转换意识、责任意识,真正为自己的婚姻和人生承担起责任。网上许多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文章后,留言第一的往往是“结婚才更需要冷静期”。
专家提出,降低离婚率的前提是应不断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减少冲动结婚。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54.3%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但仍有不少地区未设立专门机构。有民政系统人士建议,可通过政策扶持、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
【熬鸡汤】
当年不识曲中意,如今已是曲中人
这一生,很多路都要自己一个人走。
1
以前经常循环播放一首歌,喜欢它的旋律,还有记忆深刻的这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时光慢慢走,如今我们都成了曲中人,习惯了周而复始的生活,也习惯了与很多人渐行渐远。
手机里上千的好友,不知道能与谁说说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打了几百字,最后却还是删掉了。
怕收不到回复,委屈了自己;更怕收到回复,麻烦了别人。
微信消息里最多的都是“好的”“哈哈”,配上欢乐的表情,却不是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没几个人有耐心听完另一个人的故事,也少有人可以在听完以后感同身受。
这个世界很大,人们熙熙攘攘;这个世界也很小,小到很难跟谁坐下来说说话。
心累和不被理解的时候,想大吼,最后却只是平静地带上门,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去,从始至终一言未发。
有人说,人这一生会说的谎,最容易脱口而出的那个是:“没事,我很好。”
也不是没有朋友,只是都在时光的风里走远了。
2
聚散是人生常态,种种相遇,也不过是为了之后的分别埋下伏笔。离开无可厚非,留下,才是难能可贵。
人来了,人走了,相识了,离别了。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也经历了无数的孤寂,最后终于明白:这一生,很多路都要自己一个人走。
孤独是相同的,孤独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虽然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孤独的旅程,但是希望你我可以珍惜温暖,也同样可以正视孤独。
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有些路是只能自己走的,旁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或早或晚,也只是伴着你走一段而已。你要珍视生命中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无论他们陪你走多久。
3
我们都会有排斥孤独的时刻,但我们也无法否认,那些成长,都像是暗夜里的星星,在你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扎根在你的生命里。
我很喜欢一段话:“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在学校是最矮小的,最胖的,或者最古怪的;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但其实这根本无所谓。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者练习大提琴。其实你在让自己变得有趣。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是孤独的,等你度过了孤独的迷茫,就会看到孤独之后的成长。
希望每一段感到孤独的时光,都能够让你变得温柔而强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